儒家之道

作品数:114被引量:10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谢桃坊吴存浩段江波寇养厚徐中原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儒家之道通向何处?——读《四书通讲》
《走进孔子(中英文)》2025年第1期92-95,共4页齐兰英 
“四书”之名,肇始于南宋大儒朱熹。《大学》和《中庸》原为《礼记》中的篇章,朱熹将它们择出,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就此儒家“道统”慧命开启了新的传承,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我们站在现代社会反观“四书”对中华...
关键词:儒家之道 《大学》 儒家思想 社会构建 社会人伦 《中庸》 《论语》 《孟子》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儒家之道——基于“修齐治平”框架的“中国方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30-136,共7页王君超 郑恩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儒家文化的解决之道”(项目编号:20235080057)。
现有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中的超国家自由主义、“多利益攸关方”模式和国家主导模式等各有利弊,在当前面临着网络空间治理的困境,亟需新的解决方案。中国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治理框架,可适应于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多...
关键词:儒学 修齐治平 网络空间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师生关系不在五伦中吗?——从朱子对“人伦不及师”的回应入手
《切磋集系列》2023年第1期239-253,共15页曹海涛 
一、问题引入五伦是人伦之大者,而师生授受又意味着儒家之道的传续,因而,师生关系是至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种。但是,儒家的五伦思想中似乎并不包含师生关系,这是为什么呢?潘光旦曾从历史的角度提供一种外缘性的说明:“独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五伦思想 儒家之道 朱子 潘光旦 人伦 人际关系 问题引入 
不做别人舌头下的奴隶
《思维与智慧》2023年第30期31-31,共1页一笔春秋 
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他提倡以儒家之道来治理国家,并制订了各种施政方略,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儒。弭大用曾是皇宫的一名古琴待诏,作为皇家的御用琴...
关键词:耶律楚材 儒家之道 中书令 成吉思汗 
不做别人舌头下的奴隶
《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23年第4期41-41,共1页一笔春秋 
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他提倡以儒家之道来治理国家,并制订了各种施政方略,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儒。
关键词:耶律楚材 儒家之道 中书令 成吉思汗 十四年 
北宋士人群体的艺术伦理之思
《艺术学界》2022年第1期315-328,共14页梁晓萍 张宏博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19ZD01)的阶段性成果
北宋儒家伦理强势复归,艺术理论亦与儒家伦理道德结伴,参与了北宋文化的整体建构。对“艺”“道”内涵的形而上把握和基于现实境遇的时代重构,以及对“艺”“道”关系的深度思考是北宋艺术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艺”“道”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儒家之道 艺术伦理 士人群体 艺道关系 
王阳明的教化事业
《走进孔子》2022年第3期49-53,共5页朱承 
儒家往往认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因为有德有位,故而能够很好地“行儒家之道”,但是到了孔孟那里,往往是有德而无位,只能“传儒家之道”,而按照韩愈在《原道》里的说法,孔孟之后,连“传儒家之道”也陷入了困境。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宋明...
关键词:宋明理学家 儒家之道 先儒 儒家学说 《原道》 王阳明 学术理想 尧舜禹汤 
荀子辟墨与儒墨之争的终结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4期69-70,共2页孔德立 
《孔子研究》2021年6期,13000字先秦时期的儒墨之争起于墨子非儒,经孟子的反击,终于荀子辟墨。荀子对墨子等诸子的批评,语言犀利,底气十足。荀子的自信根源于他对儒家之道的笃信,并以构建礼乐制度来坚守与捍卫儒学传统。
关键词:礼乐制度 儒学传统 孔子研究 儒家之道 墨子 荀子 
道不远人:张栻的儒家之道被引量:1
《船山学刊》2022年第2期56-68,共13页杨世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张栻学术年谱编撰与研究”(20XZX006);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道统思想研究”(17ZDA010);。
儒家之道贯通天人,而从本质上看,儒家是关于“人道”的学问,“道”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历史性。张栻认为仁即道,道即仁,仁道即人道,而人道本于天道,从而建构起“仁道本体论”。他对于儒家仁道的阐发,植根于儒家传统,而赋予...
关键词:张栻 儒家 仁道 
儒家实现终极关怀的教化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3期50-50,共1页李景林 李转亭 
孔子毕生求道,以“闻道”为人生之最高目标。儒家之道,必外向开展于人伦物则层面之落实,可谓之“旁通”。人性本自天命而具于人心,发于喜怒哀乐之情以应物,自内及外,由是而有道合外内之“旁通”。
关键词:终极关怀 儒家之道 旁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