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恰慈

作品数:59被引量:8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曹莉黄一曹万生张惠许丽青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评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黄一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中西文论从未有过的接近”——瑞恰慈的《孟子论心》和多重定义法被引量:1
《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113-119,共7页黄一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瑞恰慈文学思想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研究"(项目号:NKZXB1468);天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瑞恰慈文学思想与三四十年代平津地区文论建设"(项目号:TJZW13-021)的阶段性成果
中西文化之间如何对话,并非纯然的理论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实践及其总结,一步步互参互显、互证互补才能解决。七十多年前,瑞恰慈的《孟子论心》和多重定义法使得"中西文论从未有过的接近",而这种接近是在显示、理解双方的语言、思维差异...
关键词:瑞恰慈 《孟子论心》 多重定义法 中西文化 语言 
瑞恰慈与中国文论现代化进程被引量:2
《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3期168-176,共9页黄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1AZD063);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ZW13-021);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KZXB1467)
艾·阿·瑞恰慈(I.A.Richards)文学思想所彰显出的包容性,其理论成熟于中西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性,是其思想能积极影响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根本性原因,也为西方现代文论资源和中国文学传统经验对话、融合提供了丰富内容。中国学界在瑞...
关键词:瑞恰慈 中国现代文论 中西文化交流 文学本体 
瑞恰慈和1940年代后期平津地区的文论建设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8期177-191,共15页黄一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1945年至1950年代中国文学转型研究"(批准号08jA751024)阶段性成果;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战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文学转型研究"(批准号10BZW099)阶段性成果
1940年代后期以袁可嘉为代表的受原京派作家影响的平津地区年轻学人、作家展开的文学批评是战后重建中国文学的多种路向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种路向,他们与左翼文学阵营展开的争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富有建设性文学价值的论战之一,瑞恰慈...
关键词:瑞恰慈 袁可嘉 文学重建 新诗现代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