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形象

作品数:54被引量:5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宏薇梁恒豪洪增流张心嘉蒋玉莲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外语研究》《现代交际》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斯宾诺莎对上帝的理解:一种进化论的宗教社会学进路
《宗教社会学》2023年第1期98-108,共11页 王希佳(译) 
本篇译文翻译自德国社会学学者赫勒教授的新著《人类要感谢宗教什么?———比较文化的宗教社会学》第一章。全书从进化论的宗教社会学着眼,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类文化族群的“神圣化”(Heiligung)观念与方式,探讨神圣化与信仰群体...
关键词:斯宾诺莎 上帝形象 神圣化 进化论的宗教社会学 
奥古斯丁对光照论的建构被引量:1
《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3期133-140,共8页张迎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方光之美学思想史研究”(编号:22YJA720007)的阶段性成果。
光照论是独具基督教特色的关于心灵和知识的理论,是解释人在上帝之光的照耀下通过理智活动获得真理的理论。它植根于古希腊哲学传统、融合了《圣经》经文、并从古代教父对“光”的丰富阐释中汲取养分,最终由奥古斯丁构建成形。奥古斯丁...
关键词:光照 奥古斯丁 上帝形象 柏拉图主义 
上帝形象的当代转型:以事件理论为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22年第2期125-138,共14页曹金羽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宗教和灵性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0BZJ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帝之死”成为一种对时代的文化诊断,而不同理论家都试图回应此问题,从而为理解上帝形象提供新的路径。在上帝之死之后的时代里,事件理论提供了理解上帝形象的新路径,并为探讨当代社会的神圣基础提供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性将主要体...
关键词:主权 事件 解构 弥赛亚主义 普遍主义 
上帝形象的当代转型:以事件理论为中心
《世界宗教研究》2021年第6期33-46,共14页曹金羽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宗教和灵性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0BZJ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帝之死"成为一种对时代的文化诊断,而不同理论家都试图回应此问题,从而为理解上帝形象提供新的路径。在上帝之死之后的时代里,事件理论提供了理解上帝形象的新路径,并为探讨当代社会的神圣基础提供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性将主要体现...
关键词:主权 事件 解构 弥赛亚主义 普遍主义 
《失乐园》关于上帝形象“理性”矛盾的分析
《雨露风》2021年第9期50-54,共5页钟佳敏 
弥尔顿《失乐园》中上帝形象塑造的矛盾性尤其体现在“理性”的双面性。一方面,上帝是理性的象征,创造了具有理性特征的人类。另一方面,上帝存在非理性的因子,其所作所为专横、强暴、狭隘,强调作为上位者的权威性。
关键词:上帝 理性 矛盾性 
乔治·赫伯特诗中上帝形象的“陌生化”
《长安学刊》2021年第4期50-52,22,共4页丁宇晖 
乔治·赫伯特是十七世纪的英国玄学派诗人,正如其他玄学诗人一样,他的诗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新颖的比喻。不同的是,赫伯特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于宗教领域,探讨“人神关系”。在其宗教诗中,赫伯特突破刻板印象,转变上帝角色,赋予了上帝...
关键词:乔治·赫伯特 宗教诗 上帝 “陌生化” 
19世纪传教士汉文小说中的“上帝”书写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11期136-138,141,共4页门赐双 
19世纪的来华新教传教士将创作汉文小说作为传教活动的一部分,采用了之前为天主教耶稣会所摒弃的文化适应政策,通过改写或者重新创作,学习借鉴当时清末世俗小说的形式风格,与基督教教义相杂糅以达到更好的传教效果。但是,新教传教士的...
关键词:传教士汉文小说 “上帝”形象 文化霸权 
神与人:“人副天数”与“上帝形象”对勘
《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4期124-131,共8页张迎迎 
董仲舒通过对“人副天数”的论证,提出天人同类,奠定天人感应的基础。奥古斯丁从上帝造人的角度论述人以“上帝形象”受造,从而具有认识上帝和认识自己的理性。两种体系在内在逻辑上存在本质不同,但是认识道路却具有融合共通性,在深刻...
关键词:人副天数  上帝形象 上帝 人性 基督 
何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试论赵紫宸先生中国化的婚姻伦理观
《天风》2019年第10期34-35,共2页文革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快速转型,当代人的婚姻状况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传统文化中关于美好婚姻的意义理解已经被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冲淡了很多。本文尝试从真爱婚姻、两性契合、有节有义和伦理责任四个方面来阐述赵...
关键词:婚姻伦理观 上帝形象 婚姻关系 基督教 上帝之爱 中国化 
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分析俄罗斯民族意识中的“上帝”形象
《学园》2018年第1期125-126,128,共3页刘蒋胜禹 
俄罗斯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宗教观念渗透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东正教认为上帝是万物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人要听从上帝的旨意。本文运用观念分析法,通过对俄语语料中观念词'上帝'的形象及特征分析,在成语、文学等层面探...
关键词:观念 上帝 东正教 俄罗斯 民族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