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死

作品数:111被引量:11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森林章忠民马新宇莫伟民秦志希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面向他者的主体性——尼采与列维纳斯的伦理思想比较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吴增定 
法国当代著名现象学哲学家马里翁将他的哲学思考界定为尼采与海德格尔开启的后现代境域。在他看来,尼采与海德格尔——尽管是在不同的意义上——都宣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前者将形而上学的终结概括为“上帝之死”,后者则将其视为“...
关键词:上帝之死 列维纳斯 马里翁 存在的遗忘 基督教神学 后现代社会 海德格尔 伦理思想 
小说与上帝之死——维多利亚时代的叙事、神学与道德哲学
《基督教文化学刊》2023年第2期47-62,共16页 陈龙(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与欧陆思想的对话工具及其双向阐释”(22JJD720020)子项目阶段性成果
笔者学术生涯的大部分时光都致力于经由文学来研究神学。小说或许常常涉及深刻的神学或哲学主题,但小说家或诗人终究不是神学家。不过,本文聚焦的并非小说的主题,而是小说的形式——小说的形式能够向读者传达善恶的观念。无论上帝是否...
关键词:维多利亚时代 上帝之死 哲学主题 道德哲学 神正论 学术生涯 善恶 神学 
天才论的多重路径及其艺术导向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5期138-139,共2页张颖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问世,冲击了基督教世界的上帝造人说以及生物学里的物种不变论。“上帝之死”带来新的伦理问题,生命问题被打开新的思考空间。在《艺术的起源》(1894)里,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记载了法国刚刚发生的一场同题接力赛。
关键词:《物种起源》 艺术史家 上帝之死 物种不变论 格罗塞 伦理问题 多重路径 生物学 
重思“上帝之死”:巴迪欧的方案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23年第3期251-278,共28页曹金羽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宗教和灵性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0BZJ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围绕“上帝之死”,法国思想家阿兰·巴迪欧先后梳理了“宗教上帝”“形而上学上帝”与“诗人上帝”三种形象中存在的问题,即对无限性、多元性的封闭,并始终为同一性提供最后的庇护所。通过建构数学本体论,他释放了被一所框定的多元性,...
关键词:上帝之死 虚空 事件 介入 忠实 
两种虚无主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之间被引量:1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刘森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虚无主义思想史与批判史”(19AZX004)。
“上帝之死”在尼采那里意味着崇高世界的坍塌、传统价值体系论证方式的无效,也意味着为具有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限制的人开辟出一个颇大的可能性空间,开始基于一切皆可能的思想实验。尼采思想的实验性质不如从事小说创作的陀思妥耶夫斯...
关键词:上帝之死 尼采 陀思妥耶夫斯基 虚无主义 
“上帝之死”与“元宇宙热”--一个拉康主义分析被引量:3
《理论月刊》2022年第12期152-160,共9页虞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现代主义哲学发展路径与新进展研究”(18ZDA017);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新冠疫情背景下西方社会‘国家恐惧症’研究”(YBNLTS2021-020)。
晚近关于元宇宙的讨论热度极高。在拉康主义开启的分析性视角中,此种“元宇宙热”始于一种越出符号秩序的死亡驱力,这意味着元宇宙的“崇高化”。进而,从现代性与互联网两个层面的“上帝之死”背景出发,可以发现:在现代性宣告“上帝之...
关键词:元宇宙 上帝之死 拉康 大他者 数字人 
《都灵之马》的末日影像与虚无主义现象学分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85-91,共7页唐子文 
《都灵之马》作为贝拉·塔尔导演的最后一部长片作品,除了捧回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也因其高水准的艺术含量而成为世界影迷心中的“封神之作”。影片的灵感来源于尼采晚年在都灵抱马痛哭的事件,讲述“末日”来临前六日的...
关键词:尼采 海德格尔 “上帝之死” “末世” 虚无主义 
走向自然的解放——上帝之死视域下的马克思与赫斯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22年第6期124-133,共10页刘森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拓展性研究”[项目编号:19ZDA0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虚无主义思想史与批判史”[项目编号:19AZX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代主体性哲学把自然视为征服的对象,虽有浪漫派从艺术上重视自然、谢林在观念论哲学内部重视自然,但自然在观念论哲学中地位终归不高。自然在上帝笼罩着的传统形而上学世界里是很边缘性的存在。上帝之死、新形而上学革命才迎来自然地...
关键词:马克思 自然 上帝之死 赫斯 
走向自然的解放--上帝之死视域下的马克思与赫斯被引量:5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1期161-170,共10页刘森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拓展性研究”[项目编号:19ZDA0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虚无主义思想史与批判史”[项目编号:19AZX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代主体性哲学把自然视为征服的对象,虽有浪漫派从艺术上重视自然、谢林在观念论哲学内部重视自然,但自然在观念论哲学中地位终归不高。自然在上帝笼罩着的传统形而上学世界里是很边缘性的存在。上帝之死、新形而上学革命才迎来自然地...
关键词:马克思 自然 上帝之死 赫斯 
宗教现象学及其宗教情境——以尼采“上帝之死”与海德格尔“上帝之缺席”为考察对象
《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4期257-262,共6页黄璐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7ZDA269)阶段性成果
宗教现象学作为宗教研究的一种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它意在探究宗教现象的意义和结构。以尼采的"上帝之死"与海德格尔的"上帝之缺席"为考察对象,我们能够发现,尼采与海德格尔的宗教经验均以哲学意义上的现象学为基础,在反对传统二元...
关键词:宗教现象学 上帝之死 上帝之缺席 宗教情境 时空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