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怀旧

作品数:31被引量:4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刘影张闳陈斯拉刘永丽陈桃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牡丹》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具象的,或是抽象的上海——重勘王安忆《长恨歌》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91-97,共7页翟业军 
一、缺口:王琦瑶为什么不需要解决生计问题?在王安忆《长恨歌》(《钟山》1995年第2、3、4期连载,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问世三十周年之际重勘这部现象级文本,是为了纪念它的诞生,回视由它所掀起的经久不息的老上海怀旧潮,更是要借着三十...
关键词:《长恨歌》 王安忆 生计问题 王琦瑶 上海怀旧 作家出版社 《钟山》 具象 
怀旧与重塑——王家卫版《繁花》中上海城市形象的时代叙述
《创作评谭》2024年第3期46-50,共5页史婉莹 
1990年代,无论是以旧上海中产阶级的生活与精神遗存为基础,书写上海日常生活形态的文学作品,还是旧上海题材的港台电影,大多体现了对上海怀旧性的想象叙述。作为上海本地人的金宇澄,与作为香港地区电影导演的王家卫,原本正是两种“上海...
关键词:王家卫 文化怀旧 港台电影 现代性转型 上海怀旧 时代精神 中产阶级 电影导演 
跳蚤之幻
《长江文艺》2023年第14期142-153,共12页卢燨 
那是二○一五年,友人李冠和我去参观上海多伦路的一间收藏旗袍的私人博物馆。多伦路上的各类博物馆几乎集结了整个旧上海的“遗物”:自鸣钟、手风琴、煤油灯、留声机、街头小报,堪称上海怀旧圣地。我们的目的地在多伦路尽头,一间不起眼...
关键词:上海怀旧 私人博物馆 礼貌性 留声机 自鸣钟 
造梦?抑或毁梦?——论《长恨歌》中“暧昧”的怀旧书写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1期105-108,共4页周颖 
比之其他怀旧文本,王安忆在《长恨歌》中采取日常叙事视角,为我们感知、理解或想象上海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丰富的维度。但与此同时,王安忆也借王琦瑶的故事虚构了一个传奇的、富有韵味的老上海,使得《长恨歌》与时代的怀旧情绪产生了若即...
关键词:《长恨歌》 王安忆 上海怀旧 城市身份 
1990年以来华语电影中的江南空间及老建筑书写
《电影评介》2019年第17期19-22,共4页王杉 倪祥保 
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城市老建筑及其影像表达研究”(编号:KYCX18_2480)阶段性成果
江南作为一个文化圣地,自古以来在文学作品中就常常被歌颂和描绘,江南意境的古典和诗意也逐渐随着文学的渗透成为必不可少的影像呈现。江南空间和老建筑在中国早期的电影中就有呈现,本文则主要以1990年以后的一些电影来进行探讨。不论...
关键词:商业片 影像呈现 青春怀旧 华语电影 武侠片 上海怀旧 文学作品 古装 
我的上海怀旧之旅
《炎黄纵横》2019年第5期14-15,共2页宋友江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我在上海,工作住处是解放前上海滩的杜月笙(上海滩青帮三巨头之一)小公馆。这些年,我很想回去看看旧时工作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事有凑巧,外孙女在上海一家外资公司工作,离我以前的单位很近,这就促成了我的上海之旅...
关键词:火车站 
另一种怀旧——论《长恨歌》“上海怀旧”下的反思
《牡丹》2018年第12Z期64-67,共4页冯帆 
王安忆的《长恨歌》自20世纪90年代发表以来,一直被视为'上海怀旧'的代表作。而事实上,《长恨歌》并非关于'上海怀旧热'的典型文本,也并未完全参与到这场关于上海城市身份的想象和重塑中。其更多地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旧上海的书写来反...
关键词:上海怀旧 王安忆 代表作 《长恨歌》 王琦瑶 
论《繁花》和《长恨歌》中的上海怀旧书写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75-78,共4页张晓英 
20世纪90年代上海怀旧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繁花》与《长恨歌》作为上海怀旧的代表作,以各自的方式追忆曾经的上海。《繁花》通过描写不同人的命运来展示平民眼中的上海,既有温情的回忆又有淡淡的忧伤。《长恨歌》以王琦瑶的一...
关键词:繁花 长恨歌 上海怀旧 
论文学中“上海怀旧”的本质与特性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5年第7期148-152,共5页陈斯拉 
我们所熟知的上海并不是一个单向度的城市,繁复和单纯、喧闹和荒凉、妖冶和清丽、奢侈和赤贫、华丽和日常、糜烂和革命等等,总是交织错杂在一起,给人一种空间与时间的迷乱。在某种意义上,城市景观是一部可供多重解读的文本。城市本...
关键词:“文学上海” 中国现代文学史 城市景观 特性 本质 怀旧 中国文坛 20世纪 
图像的仿真美学与文学的虚拟叙事——以“上海怀旧”书写为例被引量:3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1-5,共5页赵晓芳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4YJCZH220)
图像文化以失去"原本"的虚幻"类像"带给人"超真实"的体验,这种仿真美学对文学的渗透,导致了以审美幻象营造真实氛围的历史怀旧类虚拟叙事的流行。以程乃珊、陈丹燕为代表的"上海怀旧"书写通过重温、复现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历史风貌...
关键词:图像文化 仿真美学 “上海怀旧” 虚拟叙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