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

作品数:943被引量:813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剑龙张鸿声陈思和郜元宝杨扬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上海文学2024年总目录
《上海文学》2024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上海文学2022年总目录
《上海文学》2022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当代上海文学前沿
《上海滩》2022年第12期18-19,共2页孙琴安 
当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过这片古老的土地时,上海与全国一样,也在浩劫后重新复苏。21世纪的曙光尤为令人瞩目,文学的活力光辉再次照临并充满了这座近世嘱起的国际大都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曾经在此耕耘过的文学土壤,再次焕发生...
关键词:国际大都市 郭沫若 巴金 茅盾 21世纪 鲁迅 上海 
反均质:上海文学的地方性书写与生产场域
《上海文化》2022年第8期62-70,共9页贾海涛 
本文通过21世纪以降上海文学对于都市空间的多元赋义,以及作为文学、文化生产场域的地方性网络论坛弄堂网等案例,论述上海文学的地方性书写是作为对“均质都市性”的反思性文化而呈现的。地方性书写不仅开掘了空间文化符码的多维所指,...
关键词:上海文学 地方性书写 均质性 都市空间 弄堂网 
从《海上花列传》到《繁花》:上海文学中的城市经验与日常生活研究被引量:3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7-23,共7页许德 王中 
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城市经验与日常生活研究”(AHSKY2017D52)。
从《海上花列传》,经由穆时英、张爱玲、王安忆等作家作品,再到《繁花》,上海文学织成一张绵密的互文性网络,描绘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在上海的生存体验;并借助城市光影声色的时空变化、光影声色里的“花”(女性)形象、城中人的心灵状态,...
关键词:上海文学 城市经验 日常生活 《海上花列传》 《繁花》 
上海文学2021年总目录
《上海文学》2021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思考学术本土化的视野与方法问题——以日本汉学中的上海文学为对象的分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32-36,173,共6页金方廷 
日本学者通常倾向于在一种全球化的比较视野中展开上海文学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更偏好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日本学者在将中国文学作为研究对象时,其学术主体意识源于将日本视作近代中国和西方之间的“中介”,但这种主体意识却未必形成...
关键词:上海文学研究 日本汉学 比较视野 实证方法 
韩国的上海文学研究及其“本土化”启示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36-39,174,共5页狄霞晨 
上海是中外文化的交汇点,上海文学也是中外文学交汇的产物。外国人参与的“文学上海”不仅塑造了上海文学,也深刻地参与到了上海城市品格的塑造之中。对于韩国汉学家而言,上海不仅是他们熟悉的中国都市,也是现代中国乃至东亚城市的缩影...
关键词:韩国汉学 上海文学 本土化 
谈谈上海文化、海派文化和上海文学、海派文学——答《上海文化》问被引量:13
《上海文化》2021年第2期14-23,87,共11页陈思和 
一、《上海文化》与上海文化《上海文化》:陈老师,今年《上海文化》改版,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上海文化"的内涵,以及《上海文化》与上海文化建设的关系。您作为《上海文化》的老作者,对我们的工作能否给予一点建议?陈思和:《上海文化》...
关键词:上海文论 海派文学 陈思和 毛时安 海派文化 陈老师 徐俊西 陈惠芬 
1990年代以来上海文学的都市性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6期64-71,共8页靳路遥 
文学的都市性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1990年代以来的上海是一个由诸多不同维度的文化形态聚合而成的综合体,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表现出丰富的差异面,刷新了人们对抽象的同质化城市概念的理解,是1990年代以来上海文学都市性发生的物质基...
关键词:1990 年代 上海文学 都市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