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

作品数:12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老舍小说创作观《边城》故事交给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学语文》《民族文学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海上花列传》到《繁花》:上海文学中的城市经验与日常生活研究被引量:3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7-23,共7页许德 王中 
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城市经验与日常生活研究”(AHSKY2017D52)。
从《海上花列传》,经由穆时英、张爱玲、王安忆等作家作品,再到《繁花》,上海文学织成一张绵密的互文性网络,描绘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在上海的生存体验;并借助城市光影声色的时空变化、光影声色里的“花”(女性)形象、城中人的心灵状态,...
关键词:上海文学 城市经验 日常生活 《海上花列传》 《繁花》 
“谨谨慎慎写最后一首抒情诗”——沈从文论小说创作方法被引量: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68-72,共5页许德 
作为抒情诗小说的代表作家,沈从文有意识地开拓小说的文体形式及所要表现的生命主题。在创作方法上,沈从文强调抒情,认为小说写作是作家内心力量隐蔽审慎的表达。同时沈从文反对无技术的写作,反对天才、灵感式的写作,他通过情感的节制...
关键词:沈从文 创作方法 抒情 叙事 
“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从《边城》看沈从文的创作观被引量: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5期157-168,共12页王中 许德 
具有强烈作家意识的沈从文,以文学烛照人生,用具体的"我"的生命体验来创造"故事",并在"故事"中保存"我",弥补"我"。《边城》即以虚构的爱情悲剧消解了现实生活中不能中和的情感隐痛,结束了小说家自己的"情感发炎",完成了抽象意义上的"...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作家意识 抽象的抒情 
“言文一致”与文学转型——胡适文学语言观释要被引量:2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33-37,共5页许德 
作为白话文运动理论倡导的先行者,胡适主要的文学语言观是"言文一致"。这一语言观的提倡将"言文分离"、封闭性太过的传统文言转型为经欧化过滤的语言新形式,从而形成文学形式与思维理念的双向更新。但二元对立思维下建立的"言文一致"的...
关键词:胡适 言文一致 大众化 反智主义 语言乌托邦 
20世纪初中国原创侦探小说的美学特征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08年第5期101-104,共4页许德 
20世纪初中国原创侦探小说曾风行一时,它们在借鉴西方侦探小说的模式的基础上,在探案手段、方式,侦探形象的塑造以及叙事的技巧等方面,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伦理意识及审美趣味,表现出既有别于西方侦探小说,也不同于传统侠...
关键词:原创侦探小说 鬼神:情义 
言语的狂欢和人的自由——论先锋作家的语言实验及其意义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84-88,92,共6页许德 
先锋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五四"以后的第二次语言革命,追求的是文学语言本质意义上的自由性,表现为个体言语体系的建立、文学语言的虚构性以及语言资源上对西方后现代语言模式的借鉴,但语言自由的过度膨胀又使先锋文学携有"不能承...
关键词:文学语言 自由 虚构 谎言 方言文学 
存在与时间——《我与地坛》主题简析被引量:1
《学语文》2007年第2期13-13,22,共2页许德 
《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它是一篇探寻救赎之道的作品。个体独特的生存体验引发了作者对命运与苦难的形下思索,在反复的自问自答中,作者自觉地转向对存在与救赎的形上追问,最终作者引入时间概念,在对时...
关键词:《我与地坛》 时间概念 个体生存 生存体验 思维背景 人的存在 苦难 作者 
灵魂的审判与救赎——论俄国文学和老舍的小说创作被引量:1
《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122-126,共5页许德 
安徽省教育厅2002年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老舍小说与俄国文学比较研究"
老舍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对北京老派市民身上落后的文化积淀所造成的庸俗心态的揭露,对中产阶级在生活的压迫下产生的病态心理的批判,以及对新派先觉知识分子的忏悔意识的推崇,除受到英法作家的影响外,和19世纪俄国小说创作...
关键词:俄国文学 老舍 小说 文化批判意识 市民的病态心理 忏悔意识 
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被引量:3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576-582,共7页许德 
巴金的小说理论最具实践性,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
关键词:情感 创作如同生活 把心交给读者 无技巧 
从《四世同堂》到《茶馆》──试论老舍小说与戏剧的沟通被引量:1
《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第1期42-47,共6页谢昭新 许德 
《四世同堂》和《茶馆》在创作思维和艺术形式上均有沟通之处,这种沟通主要体现为小说和戏剧在人物的塑造技法的相互引鉴,在结构艺术上的相互渗透以及在第一部和第一幕上的相互映照上。这种沟通与老舍具有的深厚的生活底蕴、文化思想...
关键词:《四世同堂》 戏剧 老舍小说 《茶馆》 映照 人物 结构艺术 沟通 塑造 文化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