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

作品数:7407被引量:5673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康树华姚建龙皮艺军邹泓张宝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法治宣传进校园 护航青春助成长
《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23期I0002-I0002,共1页 
为建设平安校园,加强校园法制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11月24日,共青团云南省昭通监狱委员会受昭通市昭阳区五四学校的邀请,组织两名优秀的青年警察,走进该学校,为初中150余名学生讲授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治课程。
关键词:平安校园 预防青少年犯罪 法制建设 法治宣传 昭阳区 共青团 昭通市 营造和谐 
外国高官纷陷毒品劫
《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南溪泽林 
毒品是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因吸毒会伤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令人产生幻觉并出现行为异常,甚至因过量摄入而造成死亡,世界各国都对毒品进行了严格管制,但毒品问题还是与环境污染和青少年犯罪一道,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三...
关键词:毒品问题 外国 禁毒工作 青少年犯罪 精神药品 麻醉药品 身心健康 环境污染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期4-5,共2页佚名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增长加速,其中未成年的犯罪率更是让人咋舌。到底越来越安稳的环境之下滋生的犯罪渐趋小龄化?法律快车刑法小编为你整理本文,感谢你的阅读。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原因分析 犯罪案件 犯罪率 未成年 刑法 法律 
青少年犯罪案例剖析
《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期6-6,共1页佚名 
初三某班的学生和往常一样说说笑笑地走出校门。4名男生突然被人从身后分别架住双臂,强行带到龙蟠路边的花卉广场。到此之后,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4名学生大吃一惊,身边“护驾”的人由原先不到10人,一下激增近50人。对方简短地...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案例 学生 广场 
平和“3+1”体系预防青少年犯罪
《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期9-9,共1页卢金福 
“今年以来,平和未成年人犯罪9人,同比下降30.77%,未成年人犯罪占犯罪总人数的3.98%;青少年违法犯罪占所有犯罪比例同比下降4.61个百分点。”这是福建省平和县政法委相关负责人9月5日向记者透露的一组数据。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 青少年违法犯罪 预防 负责人 政法委 平和县 福建省 
浅谈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被引量:3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8期311-,313,共2页陈嘉卉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目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入手,分别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青少年自身素质四个不同层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重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谈如何全面预防青少年犯罪,使青少年能...
关键词:学校教育 预防青少年犯罪 健康地成长 自身素质 预防为主 违法犯罪 社会环境 教育角度 家庭教育 犯罪问题 综合 治理 思路 方针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0期325-326,共2页杜永娟 刘钺 
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本文指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道德形成、行为方式、社会化过程等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大众传媒 青少年犯罪 社会化过程 娱乐功能 功能影响 意识形态 行为方式 信息时代 心理发展 道德形成 消费 成长 
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4期-,共1页王艳茹 
青少年是我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后备力量。但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持续上升,这是一个让全社会不可忽视的严峻现实。本文指出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就必须深挖其形成的原因,建立行之有效,操作性较强的预防对策,来遏制青少年犯罪案...
关键词:预防青少年犯罪 成因 预防对策 社会 弱势群体 建设事业 犯罪数量 犯罪案件 接班人 操作性 保护 
谈女性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外因素及预防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3期355-356,共2页郭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女性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女性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个体外因素,并且从犯罪学的角度,指出对于女性青少年的...
关键词:女性青少年 青少年犯罪 心理形成 主体外因素 预防 犯罪心理学 市场经济 社会结构 女青少年 角度分析 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 犯罪学 转变 政府 学校 特征 建议 家庭 基础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诱因及其预防对策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6期269-270,共2页王秀娟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目前公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当今各国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一般认为,青少年犯罪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特结合一些犯罪社会学的理论,将问题聚焦在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上,...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家庭 社会问题 犯罪社会学 预防对策 问题聚焦 共同作用 犯罪问题 因素 学校 理论 结合 基础 关系 公众 个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