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杀

作品数:49被引量:5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日周道鸾陈兴良崔敏卢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世界博览》《法制与社会》《领导之友》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理论与实践之衍变:再视马克思死刑观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启示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36-40,共5页韩金山 木扎提·阿不都肉素 李靖卿 
1764年随着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的问世,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死刑存废之争,打响了对死刑批驳的第一枪。19世纪马克思在《死刑-科布顿先生的小册子-英格兰银行的措施》(以下简称《死刑》)等一系列文章中对死刑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死刑...
关键词:马克思 死刑制度 人道主义 少杀慎杀 
从杭州杀妻案二审判决看我国刑事司法政策
《法律与生活》2022年第9期5-5,共1页陈碧 
据媒体报道,2022年4月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许某某故意杀人案进行了二审宣判,维持一审被告人对许某某的死刑判决,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经查,2020年7月4日,被告人许某某在妻子的牛奶内投入安眠药,趁其昏睡之际,以残忍的手段将...
关键词:死刑立即执行 二审判决 死刑判决 刑事司法政策 死刑政策 经查 最高人民法院 少杀慎杀 
死刑案件的有效性辩护——基于6517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34-149,207,共17页王燕玲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研究”(20ZDA032)。
对6517份死刑判决书实证分析发现,死刑案件具有各省份分布差异较大、被告人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且教育水平整体偏低、特殊主体分布具有一定的比例以及辩护意见较为单一、全部不予采纳案件数量较多等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死刑刑事政策与辩...
关键词:死刑适用 实证分析 少杀慎杀 有效辩护 
对我国现行死刑政策的思考
《公民与法(综合版)》2020年第11期32-34,共3页郭融融 
死刑是惩罚犯罪最严厉的制裁手段,废除死刑是国际社会普遍的趋势,但考虑到国内目前大的社会环境,复杂的经济结构以及人民群众对惩罚犯罪的态度,我国现在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所以,在我国现行的死刑政策下,要坚持少杀...
关键词:死刑政策 废除死刑 惩罚犯罪 少杀慎杀 经济基础 司法 立法 人民 
中国死刑七十年:政策与追问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2期120-121,共2页林维 
(一)失控:少杀、慎杀理念下死刑的泛滥适用政策(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死刑理念一般均表述为坚决保留、决不废除死刑,但强调少杀、慎杀。无论是领导人的主张还是相应文件,均表现出这样的理念。例如1948年《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
关键词:废除死刑 土地改革 慎杀理念 少杀 解放区 杀人 七十年 
对死缓少杀功能异化现象的检视与矫治
《西部法学评论》2018年第1期9-18,共10页姜远亮 
少杀是死缓制度的首要功能,但司法实践中死缓出现了借用少杀来防止错杀的异化,成为有些法院处理死罪疑案的方式。认真检视与剖析这一问题出现、展开的缘由,对于矫治死缓少杀功能的异化具有重要意义。死缓在创设之初即具有一定的避免犯...
关键词:死缓 少杀功能 异化 疑罪从无 
尽可能地少杀人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日本司法
《世界博览》2018年第1期42-45,共4页暗地妖娆 
在大多数普通公民还秉持“杀人偿命”这一观念的今天,日本司法界却以低调的姿态华丽避过了“死刑”这一极端惩戒,往一个看似更加“文明”的方向狂奔而去。
关键词:司法 日本 普通公民 “文明” 杀人 死刑 
以“复旦投毒案”为视角浅析民意对死刑判决的影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168-168,共1页康靖蕊 
各界高度关注的“复旦投毒案”二审结果公开宣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林森浩死刑。由于事出名校,案件一发生便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经媒体报道与网络传播后,迅速发酵为举国关注的公共热点事件,相关司法审...
关键词:复旦投毒案 “少杀 慎杀”死刑政策 民意 司法审判 
我国现行死刑政策探析
《办公室业务》2016年第22期81-82,共2页张麟 张兆晨 杨晓庆 
死刑是一种以剥夺人的生命权为内容的最为严厉的刑罚方法,历史上死刑一直被视为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及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最有效手段,随着近代人权观念的发展限制和废止死刑的国家越来越多,受我国国情影响,目前我国只能实行"保留死刑...
关键词:少杀慎杀 死刑政策 死刑改革 
死刑存废之争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进路被引量:2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51-56,共6页陈凌剑 
死刑改革无疑是目前司法改革的重点。中国关于死刑的存废之争经历了哲学层面、法哲学和法社会学层面的争论后,最终回归刑法学本身,目前在"限制"死刑的范围内达成共识。限制死刑论希冀通过借助"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最大限度缩小死刑的...
关键词:死刑限制论 民意 “少杀" “慎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