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失衡

作品数:42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楼春豪肖文涛黄如金吴晓军郑召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教育》《领导决策信息》《理论与当代》《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
《中国农村教育》2018年第14期50-51,共2页孙胜博 孙莉莉 
农村教育匮乏,留守儿童增多导致城乡教育二元化严重,引起社会失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力度,创新思维,开展农村教育新思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大农村教育研究投入等方面未解决农村教育的落后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教育水平 农村教育 城乡教育 留守儿童 社会失衡 创新思维 教师素质 
富裕社会的社会失衡问题探究被引量:3
《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52-55,共4页毛安然 郑召利 
"富裕社会"概念由制度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1908—2006)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意为摆脱普遍贫困的大多数人物质生活丰裕的社会。富裕社会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富裕程度,然而仍然存在社会不平等、发展失衡的问题,...
关键词:富裕社会 社会失衡 私人富裕 公共贫困 人力投资 
当前的社会失衡与平衡法治的应用被引量:1
《净月学刊》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李良栋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转折期,不断凸显的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引发种种严重社会失衡现象,平衡法治范式的提出正是试图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解决当前社会失衡问题的产物。平衡法治思想与社会主义追求公平正义的本质一致,为解...
关键词:社会失衡 平衡法治范式 衡平法理论 中华法治体系 
中国社会失衡因素之地区文化差异
《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第24期96-96,共1页欧洁琼 
本文以狭义的文化概念为理论背景,试从地区文化差异的角度探索影响社会失衡的因素,并以文化融合作为解决中国社会失衡的文化因素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文化 社会失衡 文化差异 文化融合 
借力现代科技的审美教育——人性回归之路的可能性
《心事》2014年第14期32-33,共2页李玉龙 
在社会失衡、人性失范等重重社会问题凸显的今天,既有政治制度的寻求解决,亦有信仰观念的解决之路探索,更甚有法治的解决不断完善,纵观所有解决之径,却不见对于人性的拯救。人性之所失,乃社会之祸。唯有先正人性,后才有社会之清...
关键词:审美教育 社会失衡 社会净化 现代科技 
当前我国社会信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被引量:2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116-120,共5页杨雅厦 
福建省社科课题(2011B020);海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2012HX011)
目前的中国,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市场各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一般社会成员之间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信任问题。究其原因,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步发展有关,也与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人格信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而满足现代社...
关键词:信任 社会失衡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社会失衡的危害及其矫正
《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36期11-11,17,共2页洪福山 
一、失衡的危害。 如果财富更多的向少数人手里集中,富人就要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使多数人失去社会的主体地位,社会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民主,也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果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失衡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危害 矫正 小康社会目标 现代化国家 平衡问题 
经济社会失衡问题辨析被引量:1
《商业时代》2013年第10期11-12,共2页洪福山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了一些失衡现象,有些现象已经演变为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根据事物平衡性与非平衡性的辩证关系,剖析经济社会失衡问题的根源和危害,提出解决失衡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失衡 平衡性 非平衡性 
社会失衡
《现代养生》2012年第12X期40-41,共2页包子 
胡锦涛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说明了当今社会还不够和谐。如今的人类,信仰与诚信的缺乏,道德的沦丧,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极致。试想,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一个伦理失衡的社会,它还有未来可言吗?这种"冷漠"与"炎凉",越发令人深思与觉醒!
关键词:邻里之间 社会广角 财富梦想 朋友关系 吃饺子 亲属关系 老人送 失衡现象 士力 改变自己 
当前中国的主要民生问题分析被引量:2
《社会工作》2012年第7期87-90,共4页杨政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基于民生保障的社会建设路径研究"(TJSR11-016)
旨在通过对中国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困境的系统考察,细致梳理中国民生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主要的民生领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民生问题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是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社会后果。
关键词:民生 结构性矛盾 经济社会失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