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

作品数:2724被引量:201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周爱华孔庆夫金姚侯克娜周希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戏剧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吉剧
《戏剧文学》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吉剧是吉林省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因其诞生于吉林省省会长春而得名。1959年,吉林省开始创建吉剧,进行新剧种的实验工作,1960年吉林省吉剧团正式成立。2021年5月24日,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
关键词:东北民歌 伴奏乐器 板腔体 吉剧 二人转 地方戏曲剧种 新剧种 
地方戏曲类非遗的国际传播价值与策略——以阜新蒙古剧为例
《戏剧文学》2024年第10期98-105,共8页李大博 张佳东 
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濒危民间戏曲剧种的活态传承与保护策略”(项目编号:L20BZW010)阶段性成果。
以阜新蒙古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曲类非遗具有重要的国际传播价值,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的媒介作用。充分发挥非遗的历史记忆功能和价值传导功能,建构非遗对外传播话语,是地方戏曲类非遗实现国际化传播的重要策略,也为地方戏曲类非...
关键词:阜新蒙古剧 非遗 国际传播 传播策略 
论地方戏曲移植改编的创新机制及其意义——以福建莆仙戏为例
《戏剧文学》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张丽娟 王晓平 
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莆仙戏剧种交流史研究”(FJ2023MGCA045);莆田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莆仙戏交流史”(2023016)阶段性成果。
移植改编是地方戏曲发展的重要方式。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福建莆仙戏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传统剧目资源,在当代移植改编潮流中居于领先地位。以其为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地方戏曲移植改编的基本机制即原剧种的初次改编、二度创作定型...
关键词:地方戏曲 莆仙戏 移植改编 创新机制 对外传播 
泉州“海丝”文旅产业与地方戏曲融合路径探究被引量:2
《戏剧文学》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崔杰 
天津市2020年艺术规划项目《天津市儿童戏剧发展问题策略研究》(项目编号:A20026)。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戏曲剧种繁多、演剧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时至今日,这里不仅保留着大量“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同时依托于深厚的宗教民俗和戏曲文化等历史积淀,成就了其独具特色的“海丝”...
关键词:世遗IP 闽南戏曲 “非遗”文旅 全域联动 
土味地方戏曲的洋气表达——论庐剧音乐剧《逐梦》的守正创新
《戏剧文学》2023年第9期60-64,共5页来晶 
2023年6月24日晚,安徽合肥大剧院成功试演了全国首部科技创新题材的新庐剧音乐剧《逐梦》,场上观众反响强烈好评如潮。本剧讲述了以潘星辰和郭大海教授夫妻为代表的AI领域科学家,精心研制出了智能机器人“未来”,而二人的昔日同窗好友...
关键词:好评如潮 庐剧 智能机器人 智能芯片 音乐剧 同窗好友 觊觎之心 守正创新 
新兴地方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与管理的有效途径——以辽剧和海城喇叭戏为例被引量:2
《戏剧文学》2020年第5期120-128,共9页刘新阳 梁海燕 
2019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项目“辽宁地方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与管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lslktyb-077。
当前,以辽剧和海城喇叭戏为代表的辽宁新兴地方戏曲剧种在剧种特征趋同化、院团青年艺术人才断档、青年艺术人才生存艰难,缺少舞台实践机会等方面均面临着共性的困境与挑战,想要扭转和改善当前辽宁地方戏曲生存发展的不利现状,需要在确...
关键词:地方戏曲 人才培养 辽剧 海城喇叭戏 
吉剧语言中植物谚语的语义认知分析
《戏剧文学》2020年第3期90-95,共6页谭宏姣 李素娴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植物类名物系统语言研究”(2017B16);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科项目“吉剧语言特色研究”(JJKH20180809SK)。
植物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人类为了表达的需要,创造并衍生出大量与植物相关的词汇,包括谚语、歇后语等多种语言形式,其中植物谚语以其浓烈的地域民族特色在文学戏剧中表现尤为活跃。吉剧是...
关键词:吉剧 地方戏曲艺术 具象性 语言词汇 民族风格 地域民族特色 语义认知 歇后语 
新时期吉剧剧本创作的观念探索被引量:1
《戏剧文学》2019年第4期47-50,共4页金丽娜 徐亚先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剧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420号)研究成果;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地项目)<吉剧的数字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5JD26
信息时代的进步和媒介的转型使地方戏曲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吉剧剧本创作的观念应当随之转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本文致力于探索吉剧在新时期剧本创作的观念转变,以期为吉剧剧本创作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关键词:地方戏曲 吉剧 剧本 新时期 
戏曲改革时期的东北京剧与评剧
《戏剧文学》2019年第3期50-58,共9页杨世祥 
(二)各类代表性剧目概览一、整理改编的评剧传统戏《小姑贤》故事出自《宣讲拾遗》。晏甬根据同名评剧传统剧目并参考定县秧歌改编。这是一出表现家庭和睦的小喜剧。剧中用直观对比的手法,巧妙地讽刺了婆婆姚氏虐待儿媳的行径。经过聪...
关键词:地方戏曲 东北区 评剧 改革时期 中国戏剧出版社 长春电影制片厂 京剧 传统剧目 
艺坛上南腔北调唯此一曲 梨园中万紫千红别无二枝——概论满族新城戏
《戏剧文学》2018年第7期120-126,共7页李艺多 
在吉林省松原市留存着一个体系完整、独具特色、十分活跃并颇有建树的60年代创建的新兴剧种——满族新城戏。她不仅是吉林省独有的地方剧种,同时也是我国三百多个少数民族地方戏曲剧种中,唯一的一个满族剧种。这个剧种从创建至今,创...
关键词:满族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少数民族戏剧 地方戏曲剧种 五个一工程 地方剧种 梨园 原创剧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