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势学

作品数:19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晓真张秀玲徐欣华刘东璐陶仁海更多>>
相关机构:伊利诺伊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化与传播》《商丘师范学院学报》《中国误诊学杂志》《当代舞蹈艺术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运动的身体,行为的自我——人体运动人类学理论综述(二)被引量:1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2年第2期88-97,共10页 刘晓真(译) 
本文描述了人类学中人体运动研究的一个范式转变:从行为的观察主义视角,转变为以身体运动作为动态呈现行为的观念。在概述了这类研究的范围之后,本文批判性地审视了人类学研究相对忽视身体运动的历史,并将其置于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理论...
关键词:动态呈现 言语与行为 交流实践 身势学 空间关系学 语义学 
运动的身体,行为的自我——人体运动人类学理论综述(一)被引量:1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2年第1期85-96,共12页 刘晓真(译) 
本文描述了人类学中人体运动研究的一个范式转变:从行为的观察主义视角,转变为以身体运动作为动态呈现行为的观念。在概述了这类研究的范围之后,本文批判性地审视了人类学研究相对忽视身体运动的历史,并将其置于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理论...
关键词:动态呈现 言语与行为 交流实践 身势学 空间关系学 语义学 
卷首语
《文化与传播》2019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本刊迎来了今年第四期。本期的“媒介文化与传播”栏目,刊登了田德新教授及其研究生合作撰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国外交>中展示的个人魅力与国际形象研究》。文章基于身势学和非语言交际理论,运用文...
关键词:卷首语 大国外交 身势学 非语言交际 国际形象 合作撰写 研究生 个人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个人魅力与国际形象研究——以《大国外交》中的非语言交际为例被引量:2
《文化与传播》2019年第4期1-6,共6页田德新 汪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博弈视阈下中国大运河国际形象提升路径研究”(18BGJ086)阶段性成果
本文在身势学和空间距离的理论框架指导下,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探析了《大国外交》六集纪录片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研究发现:一,在身势语的运用方面,首先,习总书记在重大外交场合,通常面带微笑,挥手示意,既热情大方,又和蔼...
关键词:身势学 空间距离 个人魅力 国际形象 
体态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被引量:2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第32期7881-7882,共2页赵亚萍 
目的通过体态语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体态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及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方法在临床护理中,恰当地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触摸等无声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感情或...
关键词:身势学 护理工作 人类 
辅助身体语言对老年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660-663,共4页赵军梅 刘东璐 陶仁海 冯立 徐欣华 张秀玲 
目的观察辅助身体语言对老年手术患者常规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影响,探讨临床适宜护理方法。方法老年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中与患者使用常规语言交流;观察组50例在以上基础上辅助以身体...
关键词:身势学 手术期间 老年人 
体态语言在疗养院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被引量:3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第26期6351-6352,共2页秦菲 
目的:通过在护理工作中及时、恰当的运用体态语言,明确体态语言的重要意义,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使体态语言更好的融入到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护理过程中,通过眼神、肢体语言等无声方式,与疗养员进行沟通交流。结果:增...
关键词:身势学 疗养所 护理工作 人类 
从非语言交际看文化价值被引量:1
《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2X期84-85,共2页李弘 蒋剑云 
文化价值,它隐藏在思维深处,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观察并分析人们的一举一动,我们就可以发现一种文化最根本的态度和价值观。试图从非语言交际的身势、空间、时间、环境等各层面来分析不同民族...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 文化价值 身势学 空间学 时间学 环境 
民俗研究的行为视角——迈克尔·欧文·琼斯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1
《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82-90,共9页迈克尔.欧文.琼斯 朝戈金 巴莫曲布嫫 
关键词:民俗学研究 民俗研究 美国民俗学会 行为视角 中国民俗学会 邓迪斯 应用民俗学 副语言学 身势学 民族文学研究 
非言语交流及其跨文化差异被引量:1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121-126,共6页熊勇 
非言语交流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表达习惯和解释惯例。非言语行为大致可分三类,即身势学、近体学和副语言;分属五个功能领域,即强调、补充、替代、调节和抵触(相时言语交流而言)。研究非言语交...
关键词:非言语交流 身势学 近体学 副语言 跨文化差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