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热液区

作品数:29被引量:8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邵宗泽曾湘阮灵伟黄晓航何培青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微生物学通报》《科学24小时》《海洋学研究》《科学通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区岩石声学特性
《海洋学研究》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揭天愚 周建平 陶春辉 王汉闯 李倩宇 吴涛 刘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27807);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C03016);上海交通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联合基金“深蓝计划”(SL2020ZD205,SL2020MS033)。
西南印度洋中脊(Southwest Indian Ridge,SWIR)热液区具有潜在发育的大规模硫化物矿床,当前正在开展SWIR硫化物矿产资源评价。测量分析硫化物和不同围岩的声速等物性特征是硫化物近底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础。该文对西南印度洋中...
关键词:西南印度洋中脊 深海热液区 岩石声学特性 岩石物性测量 P波速度 
深海热液区管状蠕虫Ridgeia piscesae新型C型凝集素的克隆与表达
《应用海洋学学报》2023年第2期195-202,共8页陈燕婕 阮灵伟 施泓 陈新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310702)。
C型凝集素作为凝集素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在无脊椎动物中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本研究从采集于东北太平洋深海热液区胡安·德富卡洋脊的管状蠕虫Ridgeia piscesae中克隆获得了一种新型C...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 凝集素 管状蠕虫Ridgeia piscesae 克隆 表达 
深海热液区微生物群落与环境适应性机理被引量:2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3年第5期660-671,共12页赵维殳 肖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417761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批准号:41921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42106087);上海交通大学新进教师启动计划(批准号:21X010500755)资助。
深海热液区是最典型的深海高温环境,其剧烈变化的理化环境成为热液微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支持着极大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热液区是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环境.生活在热液区周围的微生物同时面临深海高静水压,以及热液喷口周围温度、pH...
关键词:深海热液 极端微生物 环境适应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深海热液区底栖生态环境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海洋技术学报》2022年第6期66-75,共10页陈宁特 韩沉花 郑旻辉 周建平 
自然资源部海洋观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21klootA08);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G2218);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LY18D06000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G1521)。
针对热液区生态科学研究和海底硫化物可持续开采所需的底栖生态环境探测,本文阐述了热液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开采存在的潜在环境问题。之后,归纳海底取样和光学影像调查等常用方法并指出存在调查点原有生态的破坏...
关键词:热液 底栖生态环境 原位探测 声学探测 
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神盾螺共附生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海洋科学进展》2022年第3期461-472,共12页牛圆圆 何培青 刘晨临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大洋“十三五”资源与环境项目——U形区洋中脊生态系统监测保护(DY135-E2-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针对重大疾病的深海微生物药用活性分子的高效发现与作用机制研究(ZR2021ZD29)。
深海热液区的极端环境促使热液区生物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机制,即与微生物的共附生关系。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与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神盾螺(Gigantopelta aegis)共附生微生物的种类及功能。基于16S r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测序结...
关键词:深海热液区 神盾螺 宏转录组 16S rRNA 共附生微生物 
深海热液区超嗜热古菌太平洋古球菌Palaecoccus pacificus DY20341^(T)高温淀粉酶系分析
《应用海洋学学报》2021年第3期421-427,共7页胡俊西 张静 曾湘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资助项目(JT180305);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海三科2017003)。
热球菌目古菌是深海热液区极端高温环境下的主要古菌类群,其具有丰富的胞外水解酶系以获得营养物质。本研究对来源于深海热液区的太平洋古球菌Palaecoccus pacificus DY20341^(T)的高温淀粉酶系进行了分析。基于酶活测定、SDS-PAGE复性...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 深海热液区 太平洋古球菌 高温淀粉酶 适应机制 
进击的“蛟龙”
《科技纵览》2021年第3期54-59,共6页丁忠军 张奕 张海滨 梁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鍵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应用与性能优化”项目(项目编号:2017YFC0306600)的支持。
2018年以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针对西南印度洋热液区和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等深渊区科考作业需要,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解决深海热液区与深渊海沟区重大科学问题的同时,结合科学需求进行性能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深潜器的...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 西南印度洋 雅浦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深海热液区 作业能力 深潜器 易维护性 
生命来自海底“黑烟囱”有了新证
《科学24小时》2020年第9期37-37,共1页
我国科考队员在2016年深海热液航次中,于西太平洋一处深海热液区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这是全球在自然界里的首次发现。近日,科学家分析认为,此次观测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气和有机组分,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机质的形成提供了...
关键词:生命起源 深海热液区 共同祖先 超临界二氧化碳 超嗜热菌 西太平洋 有机组分 黑烟囱 
深海及深海热液区环境服役装备与材料多因素耦合腐蚀研究现状与趋势被引量:4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1-9,共9页尹衍升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严酷海洋环境用新型耐蚀耐磨金属材料研究(2014CB643306)。
深海与深空是二十一世纪材料研究的前沿和高地.深海高地由冷高原(全海深)与热高峰组成.“热高峰”即为深海热液区环境(海底高压:15~120 MPa、热液口周围高温:90~400℃)、浓烈的H2S等有害气体、温度变化引起的海底洋流剧烈涌动(海底风暴)...
关键词:深海极端环境 热液区 耦合腐蚀 热高峰 大湾区 
深海热液区化能自养微生物多样性、代谢特征与环境作用被引量:6
《科学通报》2018年第36期3902-3910,共9页邵宗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310701);中国大洋专项深海生物资源计划(DY135-B2-01)资助
热液生态系统是如何形成的?深海热液活动在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中贡献是什么?作为深海热液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化能自养微生物在热液区从无机到有机的物质能量转化、元素生物化学循环、热液生命起源演化、热液共生体与生态系统形成发挥...
关键词:深海热液区 热液生态系统 化能自养微生物 共生菌与共生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