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性

作品数:65被引量:5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为华陈本益罗鸣放叶世祥李欧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制造虚无
《世界美术》2024年第1期2-11,共10页霍米·巴巴 莫本成(译) 
本文是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HomiK.Bhabha)对艺术家,亦是其好友安尼施·卡普尔(AnishKapoor)的一篇评论文章。文章通过精神分析、现象学等相关理论,讨论了卡普尔的作品所制造的虚无。这种不同于一般否定性空间的虚无,运动于一种过渡...
关键词:霍米·巴巴 神话性 后殖民理论 第三空间 精神分析 物质与非物质 卡普尔 虚无 
民族自信的影像力:新主流电影的神话性建构研究
《四川戏剧》2023年第12期79-83,共5页刘海琨 吴道天 
四川传媒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符号学视域下新主流电影叙事形态研究”(项目编号:X202209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已然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之一。通过对古老神话的重构与富有时代精神的文化创造,新主流电影成功缔造了属于新时代中国的神话,成为塑造民族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本文将深入剖析新主流电影...
关键词:新主流电影 神话性 文化认同 民族自信 
浅谈影视动画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包装世界》2023年第11期124-126,共3页程雅楠 
影视动画表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跟其他八大艺术有所不同,但又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动画表演艺术具备文学的内涵、电影的语言结构,有音乐的灵魂,表现形式极为自由,充满个性与创意。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富足,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
关键词:影视动画表演 神话性 童话性 符号化 审美特征 
“它们看着我”:《绿松石矿脉》中的万物记忆
《外国文学》2023年第1期149-158,共10页李芳 
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女性自传性书写中的情动机制”(17XJA752002))。
《绿松石矿脉》是一部聚焦于自然界万物而非叙事者的回忆录。西尔科在其书写中承继了美国土著口述故事传统,以充满想象的记忆构建了人类与万物之间的联系,使“它们看着我”的目光成为“我”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情动力量。由此,“我”...
关键词:《绿松石矿脉》 万物 神话性 日常生活 记忆 
论《补天》中的现实阐释与神话本质
《花溪》2022年第21期0085-0087,共3页郭牧原 
本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短篇小说《补天》的深入阅读剖析,透视其中塑造的人民与女娲形象,探讨神话本质与神话式思考范式如何丰沛地反映、生动地震撼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思考,最后本文对神话性如何促进《补天》的文本深度做了思考,以期对...
关键词:神话性 神话本质 神话式思考范式 人类 女娲 
历史、神话与神话性——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化史”研究被引量:1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年第2期23-27,共5页王东杰 
历史自身绵延不断,欲使其成为认知对象,史家乃不得不在其间选取若干“恰当”位置,加以“标点”,将其划分为章节、段落、句和句、词与词,区分出主线、旁支、起点、转折与终结。点断的位置有异,施加的符号不一,同样的历史就呈现出各异的...
关键词:新文化史 认知对象 新文化运动 神话性 可读性 标点 临时性 
西方文论关键词:迷宫被引量:1
《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期109-111,共3页高文婧 
迷宫(Labyrinth)与文学的渊源悠久且深厚。建筑形态的迂回多歧与神话传说的丰厚语义,共同成就了迷宫历久弥新的文学表述能力。20世纪以降,作为人类命运同义词的"迷宫"在文学领域受到空前青睐,并实现了从神话故事素材与地志性文本意象到...
关键词:人类命运 模仿性 建筑形态 西方文论 迷宫 神话传说 文本意象 神话性 
《黑暗传》的民族神话性初探
《时代人物》2020年第22期32-33,共2页陆玲玲 
湖北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鄂西地区的民族神话《黑暗传》艺术审美研究,项目编号:2017KF06。
就盘古神话来说,茅盾在他的《神话研究》中曾经指出,这一神话是远古时期的南方民族所产生的,后来到三国时期才有著录,但是这样的解释仍然难以弥补历史神话与具体文献记载之间的差距,后来便有诸多的学者在为这一论断不断的提出各种假设...
关键词:《黑暗传》 民族神话 
论文电影的历史被引量:4
《艺术广角》2020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黄兆杰(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方电影哲学研究”(17YTA004)成果。
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的电影《西伯利亚来信》(Lettre de Sibérie)的出现,以及同一年,安德烈·巴赞(Andre'Bazin)富有预见性地将这部影片所具有的特质命名为"论文电影",是论文电影从先前的文学、摄影遗产与战后文化中诞生的标志...
关键词:纪录电影 安德烈·巴赞 先锋电影 神话性 20世纪前半叶 预见性 克里斯 
对王安忆《长恨歌》的文本细读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3期23-24,共2页陈诗婕 
一、《长恨歌》的神话性《长恨歌》以20世纪60年代的上海弄堂为背景,讲述了上海小姐王琦瑶一生的命运故事。《长恨歌》的神话性,蕴含了对神话的颠覆,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小说取名长恨歌,是对古诗《长恨歌》的回应,即顺从了古老的故事意...
关键词:《长恨歌》 上海弄堂 神话性 长恨歌 王安忆 王琦瑶 杨玉环 文本细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