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风格

作品数:999被引量:84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妥建清孙丽玲朱剑杨剑龙马燕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书法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四川江口遗址出水银锭铭文研究
《中国书法》2024年第9期134-139,共6页马培红 鲁昊 罗元香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2NTSS26)。
本文通过对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出水银锭研究发现,明末银锭在延续铭文制作历史的同时,又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中形成新的铭文内容,呈现了上至省下至县的动态性、层级性群体关系,从书法角度来看,明末银锭铭文制作展现了不同区域铭文的錾刻手法,...
关键词:江口遗址 银锭铭文 审美风格 
碑帖相融 文质彬彬——魏启后书风成因探析
《中国书法》2021年第2期192-197,共6页陈培站 
清末民初以来,碑帖融合成为书家普遍的选择,魏启后亦延续此途,从史学的视角将自己的作品与传统做长时间的对话。不仅是自我审视的行为与创造过程,更是将碑帖之间的关系做本源梳理与探析,进而直入元典。
关键词:碑帖相融 个性化书风 审美风格 
徐三庚篆刻美学中的“残与媚”
《中国书法》2019年第5期74-74,共1页杨亮 
徐三庚篆刻风格在四十岁之后渐趋成熟,其篆刻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流动姿媚与古拙泼辣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而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审美倾向是如何共存于一件作品之中的,徐氏又做了哪些处理,才使这对矛盾成为组成其"残与媚"风格的关键...
关键词:篆刻作品 美学 审美风格 审美倾向 篆刻艺术 矛盾 
吴说书法及南宋审美风格之嬗变
《中国书法》2016年第1期148-161,共14页李剑锋 
吴说生平及家世吴说,字傅朋,号练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于钱塘之紫溪,故又被称为"吴紫溪"。生卒年不详,从文献记载来看,他生活的主要时间范围应在北宋末徽宗朝至南宋初高宗朝之间。由于他在书法上享有盛名是在南宋,故一般将其...
关键词:南宋高宗 游丝书 盱眙军 南宋初 转运判官 北宋末 南宋书 将仕郎 卒年 审美风格 
中原宫商亦清越--张宏伟书法摭谈
《中国书法》2014年第10期199-201,共3页西中文 
魏征云:“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此言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不同,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气质禀赋,从而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不同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张宏伟 书法 中原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生活习惯 审美风格 文学艺术 
老子的味道——读曾翔作品
《中国书法》2014年第9期58-59,共2页胡抗美 
老子的味道是平淡的。老子说“道之出口,淡平其无味”,“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平淡即无味,而无味之味更加有味。对于老子的味道,许多人解读为言不尽意,也不无道理。但是我觉得王弼的解读似乎更为贴切,更为有味道。王弼说:...
关键词:味道 老子 作品 档案 名家 言不尽意 审美风格 审美趣味 
书写精神的复归被引量:1
《中国书法》2013年第3期203-204,共2页段俊平 
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当代书法从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取法素材、审美风格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当代书法发展的三十年,是中国文化与社会剧烈变革的三十年。当代书法创作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突出的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派书...
关键词:当代文化语境 当代书法 复归 精神 书写 表现手段 审美风格 书法发展 
清代早中期隶书审美风格的分野
《中国书法》1996年第6期43-47,共5页周祥林 
隶书,虽然在中国文字、书法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文字演变的加剧及汉王朝的灭亡而逐渐式微,在之后晋唐至宋元明的一千余年中。
关键词:书法发展 审美风格 汉王朝 郑谷口 宋元明 汉碑 二王 邓石如 孙克弘 结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