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审美

作品数:549被引量:1256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程相占盖光曾繁仁卢静宝翟鹏玉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贵州民族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民族地区传统聚落建筑的生态审美与当代价值——基于低碳的视角
《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5期62-65,共4页张剑 隋艳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YJA760076);山东大学(威海)青年学者未来计划项目“新常态背景下城乡聚落景观的可持续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15WHWLJH10)的阶段性成果
民族地区传统聚落建筑是一定区域内少数民族居民长期适应本土气候而形成的独特聚居形式,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从民族传统聚落建筑在择居观、造物观和选材观等方面所表现的低碳智慧中,总结出其独特的生态哲...
关键词:民族地区 低碳经济 传统聚落 生态审美 
苗族生态审美意识研究被引量:1
《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5期86-89,共4页安博 
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生态审美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16CBZ013)的研究成果
历史悠久的苗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审美内涵。苗族人的生态审美意识集中体现在其身体与自然的关系之上:由于苗族人多活动于多山地区,因而造就了苗族人独特的生存方式与身体感知模式,这种身体哲学是苗族生态审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苗族生态审美意识 身体感知 万物有灵 
基于生态审美体验视角对康巴藏族生态文学研究被引量:5
《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8期141-145,共5页李德虎 
从自然审美到生态审美,从人与自然的"共通性"到"共融性",生态审美是自然审美"润化生命"功能的升华,更倾向于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共荣"。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基因中与生俱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永被恩泽"生态观,"欲取先予、永...
关键词:生态审美 生态审美体验 康巴藏族生态文学 
苗族生态审美观中的宗教意识——以黔东南苗族为例被引量:6
《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2期154-158,共5页丁筑兰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贵州少数民族生态审美观研究"(10B2W020);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项目"贵州苗族审美文化与宗教互动关系研究"(2010ZG004)的阶段性成果
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蕴含着原始的生态审美观。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审美文化,可以发现许多原始宗教意识的痕迹,它们通过日常的服饰、歌舞、丧葬和节日庆典等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强调万物有灵外,原始宗教意识促成了主...
关键词:苗族 黔东南 生态美学 宗教 主体间性 和谐 
原始艺术的生态审美特征探析——以广西花山壁画为个案被引量:9
《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71-76,共6页申扶民 
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原始艺术的生态审美特征。以壮族先民的花山壁画作为原始艺术的个案,分别从其所由产生的生态环境、人蛙互渗的生态思维以及狂欢仪式的社会生态等三个层面,阐明花山壁画所呈现的壮民族原始艺术独具风格的生态...
关键词:原始艺术 花山壁画 生态审美 
“那”文化神话景观与大地伦理的建构被引量:7
《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93-101,共9页翟鹏玉 
“那”文化中的神话,依照其生长于其上生产方式所赋予意义,它能够表现出壮族等民族的空间展演与时间隐喻的交汇特质,形成了科技理解与生态选择相统一的大地伦理模式,为后现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较为现实而又不乏形上指向的文化参考...
关键词:“那”文化 生态审美 空间展演 时间隐喻 叙事特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