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意蕴

作品数:445被引量:88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建国郭茂全付文中陈学明夏承伯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意蕴被引量:13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20-27,共8页张青兰 蔡苗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研究”(编号:22ZDA00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构建生命共同体,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蕴。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理念,强调自然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共生、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生命共...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命共同体 绿色发展 
马克思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意蕴被引量:1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年第7期89-92,共4页赵金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ZX01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了人的对象性活动的本质,阐明了人的历史性存在及现实世界在人的对象性活动中的生成性。深入挖掘马克思哲学的生态意蕴不仅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建构,而且实际引导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
关键词:马克思 人与自然 生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意蕴研究被引量:7
《大连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93-99,共7页李铁英 张豪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21VSZ109);202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类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研究”(2572022DE23);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冰天雪地’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研究”(22KSB155);东北林业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究课题“文化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DGYGY2022-27)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反思西方...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意蕴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生态意蕴与发展旨趣
《甘肃理论学刊》2023年第1期5-15,共11页岑朝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及原创性贡献研究”(19ZDA016);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2019)的阶段性成果。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生与演进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同向同行、共生并重。从历史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生态文明的出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要求与走好...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态意蕴被引量:26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5期1-9,203,共10页王雨辰 王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2AZD09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一般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22JZDZ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受到的生态制约这一现实,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目的出发,提出应当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通过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态...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化生态视阈下傣族传统文化与生态意蕴——以湾甸傣族乡帕旭村为例被引量:2
《宁夏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207-216,共10页张彩云 
重庆市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视阈下的藏族物候知识研究”(渝人社办(2020)379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藏族民间物候知识体系与当代藏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BMZ115)。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帕旭村历史悠久,生态环境独特。当地的神树、水、竹、水稻种植以及狩猎、采集、山林管护中有大量的生态知识,涉及自然、伦理道德、禁忌、风俗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
关键词:文化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 傣族 
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的生态旨趣
《广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96-103,共8页唐海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伦理研究”(20XKS012)。
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维,以平衡、绿色、共生的生态内涵折射于财富分配理论、财富价值辨析、财富生产力范式中。马克思阐述了以共享劳动生态化为立论基点、以公平正义生态平衡思维为价值原则、以共同富裕生态价值观为...
关键词:马克思 财富伦理思想 财富分配 财富生产力 生态内涵 生态意蕴 实践引领 
“双减”政策的生态意蕴及落实建议被引量:1
《中小学德育》2022年第5期17-20,共4页刘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小学生态道德培育机制研究”(编号:BHA200127)阶段性成果;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政策,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呈现,能有效抵制过度竞争,缓和“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促使教育回归其公共属性的同时,能有效遏制消费异化;强调学校教育育人的主体功能,有助于培养具有道德...
关键词:“双减”政策 生态价值 生态教育 落实建议 
新时代乡村善治的生态意蕴及其实践刍议
《黑龙江粮食》2022年第2期123-125,共3页周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推进乡村善治的中国逻辑及其实践进路研究”(18BKS127)。
三治合一的乡村善治不仅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场域,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乡村善治始终内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内涵,与乡村生态治理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本文通过梳理乡村善治生态意蕴的三个维度,即能实现乡村生态意蕴...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善治 生态环境治理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与当代实践向度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秦绪娜 厉姝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场域-惯习’视角下农民生态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BKA170232)阶段性成果。
当今世界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深入系统地认识马克思的自然观并挖掘其生态意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结合其时代背景扬弃了西方传统的自然观,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人与自然辩证一体的自然观。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体现在自然、...
关键词:马克思 自然观 生态意蕴 实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