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

作品数:945被引量:48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龙红李绍彬王玲娟张景科任伟中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张先春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试谈大足石刻与宋代文化特征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年第9期68-68,共1页张先春 
大足石刻的典雅、精致,菩萨、罗汉的人间化、世俗化,与宋代的文化特征有关系吗?宋代理学,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大足石刻创始人的一腔宏愿在大足石刻中影响到底有多少,我们一一道来。
关键词:大足石刻 世俗化 宋代 影响 
试谈大足石刻与佛教的转折期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年第9期158-158,共1页张先春 
佛教、道教和儒教,对立统一地发展着,隋唐时期三教鼎立,到了宋代,已走向三教会同。佛教在与儒道斗争中逐渐本土化,世俗化。大足石刻。就反映了这种现象,北山、宝顶主要是佛教雕刻,南山是道教雕刻,石门山则有佛教、道教、儒教三...
关键词:多元化 本土化 大足石刻 三教合一 
试析大足石刻创作的思维倾向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年第8期24-25,共2页张先春 
艺术作品能够映射出创作者的心路历程,体现创作者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以及民族的、社会的、时代的印迹..本文从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溯源;从宋代佛教的转型谈起;从宋代社会意识形态展开;以宋代文化历史、民族背景进行分析.探寻大...
关键词:大足石刻 思维 转型 世俗化 
从“雕刻盲”到感悟大足石刻的“佛性”
《文教资料》2013年第16期66-67,共2页张先春 
作者在中学时认为西方写实主义雕刻比中国佛教艺术美,那是因为处在“雕刻盲”状态。佛像的内容既然是佛性,表现的内容一定是写实手法难以承担的。佛像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圆满性。这种中和之美、中性之美才是“大美”。
关键词:“雕刻盲” 佛性 大足石刻 大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