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

作品数:241被引量:12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群丽何忠礼王士祥祝尚书李宇玲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聊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切韵》到《东宫切韵》——兼论日本平安时代省试诗的用韵问题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4年第4期26-34,共9页孙士超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汉文古写本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B085)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王晓平;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0世纪日本官人文学研究”(批准号:23AWW005)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孙士超。
陆法言撰《切韵》在有唐一代被作为官方指定韵书,成为科举考试中诗赋用韵的评判标准。《切韵》系韵书于奈良时代前期东传日本,至平安时代初开始在日本广为流传。通过对平安时代省试诗用韵中“独用”“同用”现象的分析,可以断定《切韵...
关键词:切韵 东宫切韵 平安时代 省试诗 用韵 
三选于吏部卒无成:韩愈三应博学宏词科考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陈勤娜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基本科研费项目“博学宏词科与唐代文人文学创作研究”(24E168)。
韩愈自云“三选于吏部卒无成”,是指他曾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但均以落选告终。对此“三选”的详情,诸家所说不一,以致对韩愈相关生平和作品的系年混乱。结合唐代举选制度和韩愈进士及第于贞元八年春的生平履历,结合同期应试的李观...
关键词:韩愈 博学宏词科 选官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 
弊与除弊——南宋高宗朝四川类省试的行废之争及其最终确立
《宋史研究论丛》2023年第2期173-185,共13页游君彦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视野下的南宋四川类省试研究”(21CZS025);2020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南宋类省试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研究”(20SKFH109);2019年重庆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资金项目(1955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宋川陕地区实行相对独立的科举取士政策,谓四川类省试。四川类省试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曾历经三次“弊与除弊”的行废之争,而每次行废之争都是一次生存危机的考验,所幸的是最后都能够转危为安,并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最终确立。仔...
关键词:弊与除弊 南宋 四川类省试 行废之争 
苏轼进士科省试第二还是省试被落?——与费习宽先生商榷被引量: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0期22-29,共8页杨松冀 
费习宽先生《被遗忘的真相:苏轼省试被落与宋代说书举关系考论》一文中首次提出“苏轼省试被落”的观点,并认为嘉祐二年苏轼同时参加了进士科考试与说书举考试,进士科省试因赋被黜而落榜,凭说书举别试《春秋》对义第一而获得了殿试资格...
关键词:省试第二 省试被落 《春秋》对义 说书举 
苏轼嘉祐二年省试名次辨正被引量:1
《中国史研究》2023年第3期138-154,共17页陈锴 
关于苏轼嘉祐二年省试的名次,后人有多种说法。通过考察苏轼本人及其他宋人的有关表述、嘉祐二年省试的考试内容和考校程序,可知他所获名次确为第二。今人误解苏轼省试名次的原因,在于对庆历至嘉祐年间贡举制度的变迁状况了解不深,从而...
关键词:苏轼 嘉祐二年 省试 说书举 至和贡举条制 
历史上的科举制度
《现代阅读》2023年第12期22-25,共4页
唐朝分两级:发解试、省试唐朝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分为生徒和乡贡。生徒指官办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不需要参加地方考试,而是直接到京城长安参加每年春天的“省试”(春闹);乡贡则是指那些通过自学或私垫学成者,他们需要先于头年秋天通过...
关键词:生徒 省试 书学 乡贡 中央官学 国子学 科举制度 发解试 
从两宋苏轼省试轶事流变看苏辙书写意图的落空
《华中学术》2023年第1期70-79,共10页宋春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启航计划项目“名人轶事与北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新路径”【KYQH20A034】的阶段性成果
苏轼在省试中作《刑赏忠厚之至论》获欧阳修赏识之事,最早由苏辙记载。此后宋代史传类文献囿于体例多采录苏辙的记述,而笔记类文献的关注点主要在“苏轼被置第二原因”和“自造典故”两方面。经对笔记类文献所载内容、苏轼“自陈”、宋...
关键词:苏轼省试 书写流变 可信度辨 谱系建构 文道分流 
衬托、影略、不说破——与唐省试诗关系密切的几种写作手法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34-138,共5页王群丽 
衬托、影略、不说破的写作方法在诗歌具有确定、集中的描写对象的情况下才更有意义。省试诗是一种严格的命题作诗,题目字面一般包含有几个表意单元,这些构成因素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一一照应。省试诗题字构成的特点和诗歌写作模式与衬托、...
关键词:省试诗 写作手法 衬托 影略 不说破 
形塑与规制:句题诗与五言近体的文体生成被引量:1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148-160,164,共14页刘一 吴怀东 
句题诗萌芽于晋宋,兴盛于梁陈,代表南朝诗人对诗歌艺术规律的积极探索,反映了诗歌发展脱离乐府传统、走向近体诗时期的状态,意义重大。句题诗的创作以近体诗式的审美趣味为导向,促进了五言诗首联点题的发展,规制了五言诗中段骈对的实现...
关键词:句题诗 五言近体 省试诗 试帖诗 
寄应与苏轼兄弟
《文史知识》2022年第7期67-70,共4页诸葛忆兵 
嘉祐元年(1056)三月,苏洵带着苏轼、苏辙同上京城开封,是年七月苏轼兄弟即应开封府试,得解。次年,两人又同登进士榜,一时荣光无限。然而,此间有一疑问:苏轼兄弟乃四川眉山人,怎么可以参加开封府试?这与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有相悖处。后...
关键词:科举考试制度 省试 寄应 四川眉山 发解试 后代学者 宋代科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