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怨

作品数:135被引量:1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劲廖春艳邓乔彬王伟丽罗立乾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文学理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可以怨”的心理基础与形式因素
《中国比较文学》2024年第2期181-196,共16页潘建伟 
钱钟书的“诗可以怨”在文末留下一个疑问,即中西方普遍贬低“欢愉之辞”而肯定“穷苦之言”的原因何在。事实上,在钱氏的著作与笔记中对此已有回答:悲怨容易深入、强烈持久、复杂丰富,并与愉悦存在着辩证关系,在艺术之助力下能转化成...
关键词:诗可以怨 钱钟书 会通 
从感物美学的角度重审“诗可以怨”观念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沈晓华 杜吉刚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苏珊·桑塔格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研究”(WGW20104);江西省2022年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20世纪以来美国华裔英语诗歌中中国形象研究”(22QM66)成果。
自从钱钟书先生的论文《诗可以怨》发表后,“诗可以怨”一直被看作是文学创作的主要动机。从感物美学角度,创作动机可以划分为自然风物触发与社会历史现实触发两种基本类型。研究发现,无论因何而触发,文学创作动机都不仅包括“诗可以怨...
关键词:诗可以怨 感物美学 多元情感并举 创作动机 
“诗可以怨”与“发愤著书”说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4期189-190,共2页刘怀荣 
上古进谏制度,特别是以诗讽谏的政治实践直接催生了《诗经》怨刺诗,后者则反过来成为讽谏实践的有力武器。孔子“诗可以怨”正是对以诗讽谏的政治实践和《诗经》怨刺诗的理论总结,怨刺诗则是“诗可以怨”和《诗》教最早的文学范本。从...
关键词:诗可以怨 发愤著书 政治实践 《诗经》 《诗》教 怨刺诗 人文传统 讽谏 
孔子的“诗可以怨”及后世的再阐释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年第9期299-300,共2页杨新 
"诗可以怨"最早是孔子总结诗的功能时提出的,他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宣扬诗的政治教化功能并要求"怨"必须符合中和之美。该说的提出为后世诗论及诗歌创作提供了依据,通过再阐释,使得诗"怨"由社会功能论转为创作论,也从专指《诗经》扩展为...
关键词:孔子 诗可以怨 后世 再阐释 
浅论“诗可以怨”观念的传承与流变被引量:1
《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58-59,74,共3页王若涵 
"诗可以怨"是中国诗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理论命题,它源于孔子的"诗可以怨",流衍出"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等主张,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尝试梳理这一诗学源流传承和流变的历史脉络,从而凸显...
关键词:诗可以怨 怨情 传承 流变 
阐释的再阐释——“诗可以怨”阐释向度解析被引量: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85-89,共5页孙宗美 
"诗可以怨"作为中国古代原创性诗学命题之一,是对《诗经》文本的一种阐释,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对"诗可以怨"的再阐释形成了一条跨越时空、影响深远的理论脉络。在"诗可以怨"理论的诸多阐释向度中,它与中国抒情诗学体系以及古代知识分...
关键词:“诗可以怨” 阐释向度 抒情诗学 “士不遇” 
“诗可以怨”与“物哀”被引量:1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9期130-132,共3页吴晓玲 
“诗可以怨”与“物哀”分别为中日诗学中传统而重要的观点、理念。由于日本文论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因而这两个诗学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即对幽怨情感审美价值的确认与追求上的相近相同 ;另一方面 ,因自然、文化环境的差别 ,...
关键词:诗可以怨 物哀 诗学 
“诗可以怨”与“苦闷的象征”——论中日文学创作心理动力差异被引量:3
《理论学刊》2001年第1期117-119,共3页任现品 
忧怨苦闷是文学创作的心理动力之一 ,这种心理动力归根结底又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 ,但中日作家的“苦闷”内涵却又各具特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不同 ,主要体现在体制结构、文学观念、作家构...
关键词:内涵 文化精神 体制结构 文学创作 心理动力 中国 日本 
简论古典小说的悲剧描写
《朝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33-37,共5页孙占琦 
中国古代美学史中的悲剧理论是不发达的,但悲剧意识却又是产生很早的。儒家学派创始入孔丘,在评论诗歌的理论中,就有近似于西方悲剧理论的看法。他说的“诗可以怨”,就是强调文艺作品的悲剧心理作用。司马迁认为悲愤著书、悲愤著好书是...
关键词:悲剧理论 古典小说 描写 《报任安书》 古代美学史 悲剧意识 儒家学派 诗可以怨 
郭沫若与比较文学
《郭沫若学刊》1988年第4期39-44,共6页王 
在我国,许多学者并不是自觉的专门比较学家,但由于他们经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学贯中西,因此,也就自然地时常拿各种知识进行比较。在他们的各种论著中,这种比较随处可见。并且,由于这些学者根本不是把自己的研究约束在法国学派或美国学...
关键词:内在律 比较诗学 法国学派 西方诗学 平行研究 论诗 陀斯妥耶夫斯基 诗可以怨 《毛诗序》 触目兴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