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

作品数:2791被引量:223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成文王庆国宋剑华李玉清时振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春节的起源、早期形态及其后世影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年第2期54-67,共14页张勃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日。狭义的春节指农历新年,广义的春节指农历过年,是围绕农历年度周期转换而形成的一系列节日的集合。春节被用以指称年节是相当晚近的事情,而年节的历史十分悠久。作为阴阳合历的新年,春节是“王者岁首”;作...
关键词:春节 新年 过年 阴阳合历 周朝 
“秦世不文”辩说——秦代文学“尚质”文风对后世文章美学追求的影响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5年第5期90-93,共4页梁淑辉 
长期以来,学界往往将“秦世不文”理解为秦代缺少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文学成就较低。如果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心雕龙》的语境全面、深入地考察“秦世不文”的含义,就会发现“秦世不文”的“文”并非专指文学作品或文学成就,而是特指秦代缺...
关键词:“秦世不文” 文质观 文章美学 “尚质”文风 
中国国家版本馆:诉说“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永恒誓言
《北京支部生活》2025年第3期70-73,共4页张鹏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文瀚路1号,于2022年7月正式开放。馆内入藏版本量1600万余册,展品达上万件。它不仅是各类典籍的安放之所,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象征。在这里,每一册占籍、每一处景观都在诉说着“藏之名山、传...
关键词:北京市昌平区 誓言 中华文明 跨越时空 版本 生生不息 
《道德经》的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初探
《汉字文化》2025年第4期51-53,共3页王敦煌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重要哲学著作,其文学价值和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本文从文学角度出发,探讨《道德经》的语言风格、修辞艺术、哲理蕴含等方面的文学特色,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道德经》简洁隽...
关键词:《道德经》 文学价值 文学影响 
“年画产地”:年画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与视角
《寻根》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李晓东 郭霖欣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与设计文献研究”(项目编号:19ZD22);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天津‘非遗’文化资源在实践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3JWZD0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木版年画遗产的存在形态是产地化的,它不是靠一个或几个传承人单门独户地代代相传,往往是一个村甚至相邻的一些村落群体制作;它的传承方式是集体传承与家庭传承的结合。当下“年画产地”是非遗保护与项目化后的政府概念,具有时代特...
关键词:学术概念 传承方式 存在形态 非遗保护 年画 后世学者 产地 家庭传承 
《诗经》中的小吏形象及其影响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5年第2期100-103,126,共5页高子淳 范学新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当时现实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一部分诗歌内容是小吏创作或描写小吏的诗,这些诗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小吏形象,展现了小吏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现实处境。小吏形象的形成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
关键词:《诗经》 小吏形象 后世影响 
后世的书写:《归去来兮辞》及“和陶辞”与陶渊明诗学形象建构
《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225-231,共7页李可文 凌超 
英国文学理论家安德鲁·本尼特(Andrew Bennett)基于济慈(John Keats, 1795—1821)诗歌研究提出了“后世书写理论”,该理论的重要观点就是着重考察在后世接受过程中作品的经典化。后世的接受使得作品“永恒”,诗人也借此得到“不朽”。...
关键词:陶渊明 苏轼 后世书写 《归去来兮辞》 “和陶辞” 
魏晋时期楼兰简纸书法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造纸》2025年第2期I0034-I0034,共1页程龙 
魏晋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的时期,承汉末隶书成熟阶段并达到顶峰,由隶书蜕变产生的草书、行书、楷书等书体系统影响至今。其中,楼兰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书法风格受到了当时西域文化的影响。在当今...
关键词:书法风格 魏晋书法 真实再现 西域文化 隶书 书法艺术 丝绸之路 对后世的影响 
转生梅:宋代咏梅新范式的建立
《文史哲》2025年第1期39-50,165,166,共14页李小荣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禅宗语录文学特色之综合研究”(16AZW007)的阶段性成果。
“转生梅”是宋代咏梅的新范式,它主要是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居士型文人所创立。该范式书写方式多样,有效地解决了咏梅诗词对梅花“三世”生命流程中的异时同构、异体同构问题,使人、梅和其他动植物组成的意象群之结构形式富于变化,从而...
关键词:宋代咏梅 转生梅 新范式 禅史语境 思想依据 后世影响 
张崇懿《钱志新编》考论
《中国钱币》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朱安祥 
在清代学林中,张崇懿几乎没有什么名气,甚至在钱币圈里,也是默默无闻,更无法与同时期的刘喜海、李佐贤等泉家所并提。正因如此,有关于他的史迹寥寥无几,就连他的家乡志里也没有找到生卒年的具体信息,后世学者鲜有知其者。幸得《清史稿...
关键词:古代钱币 张崇懿 刘喜海 李佐贤 《清史稿·艺文志》 整理与研究 后世学者 生卒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