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谏

作品数:247被引量:1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银琴刘刚祝秀权张祝平蓝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先秦谏说文体的流变
《江西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86-195,共10页吴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秦两汉谏说文辞研究”(ZWB170)。
作为下级向上级提出批评、纠正错误的一种政治行为,谏说及其文辞在典籍文献中的初次集中亮相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君臣关系以及政治文化共识的确立,二是谏说文辞的写作与整理。先秦时期,这两个条件已基本成熟,当时不仅有大量谏说...
关键词:直谏 讽谏 历史意识 委婉修辞 
讽谏去蔽 深思慎取——《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学通讯》2024年第44期60-62,共3页陶中霞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恳切诚挚的进谏献言,饱含着中国古人的智慧、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其文言文学习水平,教师应基于文章内容,从比较、勾联、品鉴三方面入手,通过创造性复述、解读学者意见、分析词...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 
直谏与讽谏
《少儿国学》2024年第22期14-17,共4页晓行 
在历史上,有一些人,他们心存正义、刚勇直诚,采用最直接的语言和方式劝谏君主,甚至不顾生死,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有一些人,他们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规劝君主,取得了良好的劝谏效果,体现了劝谏者高超的智慧。
关键词:讽谏 委婉含蓄 劝谏 君主 故事 可歌可泣 
直谏与讽谏
《少儿国学》2024年第21期14-17,共4页晓行 
历史上有一些人,他们心存正义、刚勇直诚,采用最直接的语言和方式劝谏君主,甚至不顾生死,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有一些人,他们以委婉含蓄的讽谏方式规劝君主,取得了不错的劝谏效果。宋朝初年,有个官员按制度应当升迁,但宋太祖对...
关键词:讽谏 委婉含蓄 劝谏 宋太祖 君主 
古代赋论的诗学本位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9期68-69,共2页易闻晓 
古代赋论推本于《诗》而以情性、讽谏作为评价的标准,或者援取诗法论赋,反映赋体创制的“诗化”演变,但于“赋”之本义及体制特点大都缺乏基本的持守。《说文·贝部》谓“赋,敛也,从贝,武声”,《急就篇》“种树收敛赋税租”颜师古注“...
关键词:赋论 《说文解字注》 体制特点 《急就篇》 讽谏 颜师古注 诗法论 敛财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主题考论
《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140-154,共15页王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唐前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7ZDA254)阶段性成果。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意涵丰富、耐人寻味。由司马金龙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政治环境分析可知,该屏风漆画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孝子列女图。结合类似题材的美术文献和文学作品可发现,司马金龙借鉴了汉晋以来图像叙事与文辞规谏的表达策...
关键词:屏风漆画 主题 讽谏 图像叙事 民族融合 
《优孟》--题材新颖 人物鲜活
《中国京剧》2024年第3期29-29,共1页刘子微 
京剧《优孟》以《史记·滑稽列传》中优孟讽谏楚王的简短记载为主建构剧情,由于《史记》对优孟事迹的记载极其简略,剧作家周慧又将汉代刘向《说苑》中“庄王绝缨”的轶事援入剧中,而且把原本没有优孟现身的这一轶事改造成优孟讽谏楚王...
关键词:《说苑》 讽谏 人物形象 滑稽列传 独特新颖 《史记》 轶事 楚王 
春秋时期政治生态变迁与讽谏诗歌艺术演化论
《中州学刊》2023年第11期146-153,共8页邵炳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诗经》与礼制研究”(16ZDA172)。
春秋时期的讽谏诗人在传承西周时期讽谏诗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发展。春秋时期的讽谏诗将政治批判对象直指周王与国君,综合运用“赋”“比”“兴”三体,采用呼告、设问、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用...
关键词:春秋时期 政治生态 讽谏诗歌 艺术演化 
忠言只入明君耳 谏鼓能扬治世音——白居易《敢谏鼓赋》赏析兼论纳谏
《对联》2023年第10期32-34,共3页李牧童 
敢谏鼓赋作者:白居易鼓者工所制,谏者君所命。鼓因谏设,发为治世之音;谏以鼓来,悬作经邦之柄。纳其臣于忠直,致其君于明圣。将使内外必闻,上下交正。于是乎唐尧得以为盛治者也,至矣哉!君至公而灭私,臣有犯而无欺。讽谏者于焉尽节,献纳...
关键词:白居易 讽谏 谏鼓 忠言 
唐代茶诗:学理、讽谏、人格的交汇被引量:1
《农业考古》2023年第5期143-149,共7页李娟 
唐代,饮茶之风兴盛,茶诗大量涌现。这些茶诗共同勾勒了茶叶的产地、品种,再现了采茶、制茶、煎茶的过程,阐述了饮茶的功效,融入了禅理,部分茶诗还配有富有学术价值的诗序,这都使唐代茶诗带有了一定的学理性。此外,唐代茶诗还融入了士人...
关键词:唐代 茶诗 学理 讽谏 人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