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理

作品数:288被引量:20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思敬陈太胜古远清欧阳文风赵黎明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作人新诗研究述评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96-105,共10页吴京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9—1949)”(16ZDA240)。
周作人不仅在散文领域有突出成就,在新诗的创作和理论批评领域也有重要贡献。近40年来周作人的新诗研究从单调到丰富,从简单、浅显的整体性概述逐步发展为围绕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专门的研究。本文从周作人新诗创作研究、周作人新诗理论...
关键词:周作人 新诗 新诗理论 比较研究 
纯诗理论源流考被引量: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41-49,153,154,共11页李国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风行》杂志与象征主义自由诗的发生、演变研究”(18BWW08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九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15ZDB086)。
纯诗理论是现代文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但是它的渊源流变问题,一直未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调查。通过历史考古和综合音乐学、诗学的方法,可以发现,纯诗理论发端于十八世纪中叶,经过文艺上的唯美主义理论和纯粹音乐理论的准备阶段,纯诗最终在...
关键词:纯诗 象征主义 诗性情感 音乐结构 
论金克木对“纯诗”理论的建构与践行被引量:2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78-86,共9页罗小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倾向研究"(12YJC75105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诗与公众世界的关系新变化研究"(15XZW035);江苏省2018年度"双创人才"项目
金克木在20世纪30年代对"纯诗"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释、建构与践行,其话语中的"纯诗"是使诗之为诗的一种质素,是新诗与旧诗、中国诗与外国诗共通的"诗"。具体而言,金克木认为纯诗是必然难懂的、主智的、小众的、有"无定形的形式",并在自...
关键词:金克木 纯诗 新诗 建构 践行 
《论诗》与郭沫若新诗理论的建构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19年第1期142-148,共7页周海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理论整理汇编与研究(1902-1949)"(17ZD275)
郭沫若的《论诗》是新诗理论的重要文献,对认识新诗文体建构时期的理论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是郭沫若从诗的觉醒到作诗,从作诗再到论诗的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的集中体现。《论诗》首先涉及到新诗创作中新诗人的诞生的问题,认为诗人应当是...
关键词:郭沫若 《论诗》 新诗理论 
论胡适新诗理论中的跨界式叙事——从“作诗须得如作文”的诗学命题谈起
《长江学术》2018年第4期80-86,共7页姜玉琴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15ZDB067)
在新诗理论初创之时,胡适曾提出过"作诗须得如作文"的诗学命题。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诗歌从业者都认为这是个"非诗"主张,会把诗歌的创作引入歧途。传统观念认为"诗"与"文"势不两立,然而,胡适却提出了一个不同文体间的相互引入与融合的...
关键词:新诗理论 胡适 诗学 跨界式 叙事 “作诗如作文” 
胡适新诗理论中的言物、说理与叙事被引量:2
《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3期1-7,共7页姜玉琴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15DB067)
长期以来,人们多半是从功利主义角度阐释胡适新诗理论的,而相对忽略了他理论架构中的学术和创新性因子。胡适的理论中确实有写实与实用的成分,但令其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出于现代诗学理论构建的考虑,而非是社会政治的需求。这一结论的得...
关键词:胡适 新诗 言物 说理 叙事 
废名论新诗:“诗人的诗”和“自由诗”被引量:1
《华中学术》2018年第3期257-267,共11页魏天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研究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6ZDA240】的阶段性成果
废名的新诗理论是诸多新诗诗论中的一种,也是极具启发性和超前性的一种。他把新诗界定为用散文的文字自由写诗,认为新诗将严格地成为'诗人的诗'。从'诗界革命'和白话文运动而来的'新诗'是否属于真正的新诗,须具体辨析。新诗的特征是立体...
关键词:废名 新诗理论 “诗人的诗” “自由的诗” 
诗歌形象的一次重建——以“情绪论”与《沫若诗集》为中心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年第4期225-237,共13页夏正娟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民国中学语文教育与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经典化’”(项目编号:2017SJB15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国语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4CZW077)阶段性成果
'关于郭沫若文艺思想和文学主张的研究,总是到其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期便戛然而止,再论此题,就跳跃到他在抗战期间的历史剧创作理论,这之间似乎成了历史空白点。'~②研究界对郭沫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思想转变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郭...
关键词:诗歌形象 《雪朝》 我的母亲 自由诗 郭沫若诗歌 沫若诗集 诗歌创作 情绪论 “五四”时期 新诗理论 
“为有源头活水来”——早期新诗理论中的“修养”与“源泉”论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17年第8期63-71,共9页姜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项目批准号:16ZDA240)阶段性成果
1919年10月,胡适在上海《星期评论》杂志上,发表长文《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第一次正面阐述了"新诗"的内涵:"中国近年来的新诗运动可算得上是一种‘诗体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
关键词:新诗理论 诗体大解放 修养 早期 活水 源头 《星期评论》 新诗运动 
新诗诞生之初的荣耀与迷途——胡适白话新诗理论的再审视
《星星》2017年第7Z期11-20,共10页曾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语言变革与近现代中国知识人的认同危机及重建研究”(批准号:13BZW012)的阶段性成果
在新诗的百年华诞,说到白话新诗的诞生,就不能不提到胡适。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发表《白话诗八首》,成为新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也出自胡适之手,1920年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关键词:白话新诗 《新青年》 白话诗 再审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