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

作品数:208被引量:15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蒋寅李国辉杜晓勤郭芹纳邝健行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社会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宋以后古典诗词衰落的原因思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31-31,共1页草莽 
关键词:格律 中国古典诗词 勃兴 元代散曲 唐宋 词律 诗律 汉语言文学 学问 高峰 
《福乐智慧》研究论著、论文题录(之一)
《新疆社会科学信息》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塔伊尔江 
《福乐智慧》正文长达13000余行,用阿鲁孜诗律(aruz wezni)、以玛斯纳维体(mesniwiy)写成。
关键词:诗律 《福乐智慧》 论著 正文 
也说毛泽东《长征》诗的“浪”改“水”——兼与屠岸先生商椎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63-64,共2页高伯正 
毛泽东《长征》诗中原“浪拍”改成“水拍”曾被传为佳话 ,但也有不同意见。其涉及修辞的避重 ,应避除重叠叠音词、专用词组和特殊重字修辞外无意之重。《长征》诗“浪”改“水”,为遵诗律 ,诗中所重之“水”、“千”、“山”、“军”四...
关键词:修辞 固定词组 叠音词 重叠 用词 商椎 诗律 《长征》 先生 毛泽东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深层含蕴——谈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
《东疆学刊》1991年第4期49-54,共6页费鸿根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句诗是王勃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结句(尾联).对于这两句诗的解释,自古虽有争议,但分歧不大,大意都是说:不要因为在分别的岔路口上,象小孩子一样地哭哭啼啼.其实,这只是诗的表层意思,如果把作品和...
关键词:王勃 歧路 少府 四杰 忠贤 作品 吏部 君臣 文檄 诗律 
第二届国际《格萨(斯)尔》学术讨论会简记
《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第2期282-282,共1页王兴先 
第二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7日至13日在拉萨举行.会议由西藏社会科学院主办、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助.参加本届会议的学者有80余名,分别来自法、德、保、奥、美、澳、日和蒙古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大多数...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 国际学术讨论会 西藏社会科学院 藏学研究 藏密 纯文学 西藏自治区 文化现象 领导小组 诗律 
诗律三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6-12,共7页苏宝荣 
在南北朝声律之学基础上形成的近体诗(即律诗),在唐宋时代达到了高峰,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律诗同传统古体诗在艺术形式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句式整齐;(2)用韵严格;(3)注重平仄;(4)讲求对仗。这就形成了近体诗艺...
关键词:平仄格式 近体诗 七言律诗 基本句型 艺术形式 拗救 基本格式 五言律诗 变格 三论 
彝族诗律探析被引量: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12-16,共5页罗曲 
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即《书经》里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是最早讲到诗歌创作的主旨和社会功能,以及诗歌的声韵、格律的历史记载。彝族文学史上,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文艺论著是用彝文...
关键词:音节 诗律 彝族文学 彝族诗歌 音韵 彝文 探析 阿买妮 诗行 格律 
语言的对比与诗律的比较被引量: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51-56,共6页张洪明 
诗歌格律是诗歌音律节奏的主要体现者,是诗歌表现节奏的手段。然而,世界各国诗律形式不尽相同。中国是近体诗,日本是俳句,欧洲是十四行诗(又称“商籁体”)。即便是十四行诗,欧洲各国的表现形式也各各不同,除了正宗的“意大利式”之外,...
关键词:音节 语言性 诗歌格律 声律 主要体现 节奏 日语 近体诗 元音系统 诗律学 
《诗经》与诗律——诗律探源之一
《天津师大学报》1984年第5期64-70,共7页支菊生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在诗歌形式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即出现了具有严密格律的诗体——律诗。律诗体制的定型,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由非格律体正式进入了格律体的时代。在它的影响下,唐以前早已流行的绝句很快地格律化了。
关键词:诗经 声调 中国古典诗歌 无定 字数 句式 小雅 虚词 格律体 格律化 
诗体的重大变革——重评沈约“声律论”和“永明体”诗
《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96-104,共9页张柽寿 
齐梁之际,我国古诗的体制发生了又一次重大变革,即格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开始向格律谨严的“近体诗”转变了。这次诗体的变革,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创作的实践,因而影响深广,促进了近体律诗的迅速成熟。可是,对于指导诗体变革的理论...
关键词:沈约 永明体 声律论 格律诗 诗体 诗歌格律 诗律 古体诗 八病 重大变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