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像

作品数:363被引量:10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建林赵刚贾宪章朱浒田彩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摩艾石像——复活节岛的神秘人像
《少年大世界(小学低年级)》2025年第1期24-25,共2页洋洋兔(编绘) 
在南美大陆以西约3700千米的太平洋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岛(属于智利),当地居民称它为“拉帕努伊”,意思是“地球的肚脐”,岛上有许多光滑的球状石头,如肚脐一样。在这座神秘的小岛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散落在各处的成百上千尊的巨大石像。...
关键词:南美大陆 当地居民 神秘 石像 太平洋 小岛 
梦幻、救赎与隽永:三重身份视域下的叶圣陶童话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73-80,共8页盛奇敢 韩再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ZD309)。
叶圣陶兼具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家三重身份,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有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借助特定时代背景与主导身份意识的视域,可梳理出叶圣陶童话创作内容倾向与情感选择的演变脉络,兼及以...
关键词:叶圣陶童话 身份视域 《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 
北朝隋代石刻造像的风格层次与鉴别——以美国博物馆藏佛教石像为代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72-76,共5页刘洪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调查与研究”(18BZJ018)的阶段性成果。
艺术风格是造像鉴定与收藏的主要依据。美国博物馆藏北朝隋代石刻造像,数量众多,主要为佛教造像,其收藏重在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及地域风格,但其风格鉴别,尤其是地域风格鉴别薄弱,故梳理北朝隋代佛教石像的风格层次,分析风格特色成因,对...
关键词:北朝隋代 佛像 风格 鉴别 美国博物馆 
西汉牵牛、织女石像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意义
《雕塑》2024年第4期88-89,共2页田有余 
西汉牵牛、织女石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人物石刻圆雕作品,表现了汉代艺术的浑厚、古拙美学风貌。从牛郎织女传说的孕育、形成过程考察,其为牛郎织女传说的首次具象化呈现,承载了民族文化记忆,凸显国家文化主流意识,有力促进了牛郎织...
关键词:昆明池 牵牛 织女石像 牛郎织女传说 
消失的石像②
《格言(校园版)》2024年第22期28-30,共3页
消失的石像①
《格言(校园版)》2024年第19期29-31,共3页龙君晓初 杨棣(绘制) 柴郡猫(绘制) 
摩尔石像之谜
《少先队员(知识路)》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东部,是一座孤岛,向东距离智利约3600千米,南纬27度,西经109度。荷兰航海家罗赫芬于1722年4月5日复活节发现井登上该岛,该岛因此而得名。当地人则称之为“拉帕努伊岛”。
关键词:发现井 复活节 航海家 
红军石像
《关爱明天》2024年第2期63-63,共1页倪洪伟 
汉代陵墓“胡人石像”来源新考——兼议汉代胡奴守门来源
《美术大观》2023年第12期53-59,共7页侍行 
上海曙光计划资助项目“魏晋南北朝胡人图像研究”(19SG24)阶段性研究成果。
胡人石像对理解汉代陵墓系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细读胡人石像的特征,发现其身份不高,另外根据多种特征分析,该石像中的胡人可能为胡奴。通过胡人与陵墓的位置,判断其具有守门的功能。胡奴守门,此做法起源于西周时期。汉代墓葬中大量胡...
关键词:胡人石像 胡奴守门 墓葬形制转变 第宅化 
博爱武德于府君义桥石像碑研究
《中原文物》2023年第4期127-132,共6页赵彤梅 
位于博爱县金城乡武阁寨村的武德于府君义桥石像碑,立于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是一通集佛教造像与记载武德郡僧俗修建义桥的功德碑。该碑不仅记录了古怀州的历史、文化、山川、河流与交通,还反映了当时佛教邑义组织修建义桥的善举。本文...
关键词:武德郡 义桥石像碑 邑义组织 民间信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