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克洛夫斯基

作品数:315被引量:50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晓彬杨燕张冰丁国旗王鍾陵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艺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从陌生化到不可分性:“形象思维”概念在俄国艺术思想中的演变与新解
《文艺研究》2024年第8期27-38,共12页艾欣 
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斯拉夫国家社会与文化研究”(批准号:2022SYLZD041)成果。
“形象思维”概念由19世纪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首次提出,旨在表明艺术区别于哲学和科学的特质——通过塑造形象来直接认识世界、体悟真理。这一理论在随后的俄国文艺界得到继承和发展。1917年,什克洛夫斯基在形式主义的语境下批判“...
关键词:不可分性 别林斯基 什克洛夫斯基 艺术创作 形象思维 原生性 塑造形象 视觉艺术 
陌生化图式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05年第2期143-144,共2页郭红专 
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 什克洛夫斯基 “陌生化” 文论 文学艺术 陌生化理论 义理 事物 首先 知道 
意义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被引量:3
《文艺研究》1996年第5期103-110,共8页苏冰 
意义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苏冰一进入20世纪,文学批评以其独特的声音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和首肯。人们注意到,传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关注焦点永远在于作品的“内容”———写到的东西。如要改变境况,首先得将兴趣焦...
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 意义理论 新批评 哈姆莱特 文学批评 西方现代文学 联想意义 理论概述 文学作品 什克洛夫斯基 
陌生化与文学功能结构被引量:8
《文艺研究》1993年第4期81-90,共10页马大康 
有人以“魔方”来比喻文学的丰富性和多变性,而单就文学的功能结构来说,它也是个“魔方”,其构成是复杂的,流动变化的。当然,决定文学功能结构的因素是多元的。本文则仅仅从陌生化与文学功能结构的关系这一角度加以探讨。
关键词:文学功能 丰富性 功能结构 比喻 多变性 什克洛夫斯基 布莱希特 文学作品 “陌生化” 陌生化效果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础
《文艺研究》1987年第4期4-11,共8页吴元迈 
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时写道:“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我以为,列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艺创作 庸俗社会学 内部规律 结构主义 什克洛夫斯基 相互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