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形象

作品数:45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丽珍王引萍陈古成邱丽梅金俊峰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文汇》《文史杂志》《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山西青年》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浩明《晚清三部曲》与历史小说中儒家士人形象的客观呈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52-160,共9页耿传明 杜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ZW033)。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儒家文化遭到全面否定,文学史上的正面儒家形象几乎销声匿迹。进入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新时期,唐浩明在历史小说《晚清三部曲》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为儒家士人形象的客观呈现拉开了序幕,这也是新时期文学走出极...
关键词:唐浩明 《晚清三部曲》 历史小说 儒家士人 现代性 
士人文化与《三国演义》的文本建构:以士人形象为中心的考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许中荣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许中荣博士于2022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士人文化与《三国演义》的文本建构:以士人形象为中心的考察”(批准号:22FZWB067)。《三国演义》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士人文化,士人文化对《三国演义》的文本建...
关键词:文本建构 士人形象 《三国演义》 信阳师范学院 士人文化 国家社科基金 演变史 深度解读 
曹操散文中的士人形象特点
《花溪》2022年第34期0077-0079,共3页吴丽妹 
《曹操集》收录的文章中,曹操与士人的互动书信以及任命士人的令文最为丰富,曹操与多方士人的密切往来为研究当时的士人形象提供了富有现实意义的材料。不同于德行高洁的名士形象,曹操散文尤为关注审时度势的士人形象,突出了士人的治世...
关键词:《曹操集》 士人形象 才能 性情 
道阻且跻,应担时代使命
《作文(高中版)》2021年第12期8-8,共1页吴佳瑶 沈建英(指导) 
敬爱的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对国家河清海晏、祥和安定的追求与责任;"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是秋瑾救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决心与担当……不错,今天我演讲的主题就是"担当"。...
关键词:士人形象 阿房宫 忧国忧民 时代使命 屈原 担当 
“三言二拍”中传统士人形象的现代意义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83-87,共5页张艳华 
"三言二拍"是明代一部通俗白话短篇小说集,展示了真实、矛盾复杂的明代社会,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群,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士人形象十分突出。小说中传统士人的忠君爱国、知恩图报、重情重义、优雅浪漫等精神品格对于现...
关键词:三言二拍 传统士人 精神品格 现代意义 
《照世杯》中士人形象的成因探析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73-77,共5页李秋霞 雷勇 
成书于清顺治末年到康熙初年的短篇拟话本小说集《照世杯》通过四卷故事反映当时社会百态,尤其是一批形形色色的士人形象:或心有所求,或正义人善,或虚伪愚昧,或纨绔贪淫。这些士人形象是作者根据书中士人自身的人格追求与经历进行刻画,...
关键词:《照世杯》 士人形象 成因 创作目的 
技艺之外--李金发与中山陵孙中山坐像被引量:1
《美术》2020年第3期102-107,共6页孙美琳 
民国雕塑史上的李金发因试塑中山陵祭堂--这一神圣纪念空间的孙中山坐像而具有独特地位。孙中山葬事筹备委员会的看重及其自身的雕塑成就使其先后两次获得机会试塑此像,且于当时成为最有可能塑造该像的创制者,然而最终却没有获得这一坐...
关键词:孙中山坐像 李金发 士人形象 领袖崇拜 
先秦士人形象论析——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中学语文》2019年第36期43-44,共2页李海清 
在探讨烛之武人物形象时,人教版《〈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表述的:"本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赞扬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我想,对烛...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 士人形象 《烛之武退秦师》 礼崩乐坏 
明清之际江南士人形象生成史——以许琰之死为中心被引量:1
《社会科学论坛》2019年第5期80-89,共10页彭志 
明清易代之际,不幸遭逢国难的江南士人面临着死生艰难境遇。聚焦选择殉节赴死的士人而言,存在着在自我撰写诗篇里不断塑造一己忠贞言行,以及时人、后人基于共同情感诉求而创制大量诗文悼怀逝者的历史、文化现象。循此,士人之死已不仅仅...
关键词:明清之际 士人形象 自我书写 群体追忆 许琰 
《儒林外史》与《彷徨》士人形象比较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28-35,共8页杜近都 
知识阶层一直是中国古典小说以及现代小说所重点描写的人物形象类型,其中以吴敬梓与鲁迅的小说创作为代表。他们都关注各自时代的知识阶层的生活和思想困境,他们都强调立人的社会理想,并且将自己的深邃思想呈现于各自的小说之中。以往...
关键词:《儒林外史》 《彷徨》 士人形象 人物比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