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传明

作品数:85被引量:19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清末民初小说文学转型文学政治无名氏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明互鉴论视野中的老舍及其文化价值选择的两端性
《求是学刊》2025年第2期153-168,共16页耿传明 王艺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现代以来文学中儒家士人形象嬗变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21BZW033)。
老舍的文化价值选择突出表现为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斟酌与磨合:他一方面从动机和目标上认同五四,但又不满于五四启蒙者居高临下的精英主义;他钦羡将个人完全依附于国家的近代西方人的国家崇拜,但也深知其偏狭和不足;他以深...
关键词:老舍 国家本位启蒙 两端性 文明互鉴论 温和与刚毅 
别开生面气象新——《活动变人形》的时代创新性思维及其文学史意义
《文艺争鸣》2024年第11期62-67,共6页耿传明 杜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现代以来文学中儒家士人形象嬗变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项目编号:ZIBZW033)的阶段性成果。
王蒙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坛上的领军人物,他的创作对于中国文学40余年来的创作走向有着深刻的影响,《活动变人形》是他写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作品,这也是作家动用了他一生最为重要的经验储备和人生体悟的作品,这种作品其珍贵犹如周作人...
关键词:《活动变人形》 新时期以来 创作走向 文学史意义 创新性思维 周作人 人生体悟 别开生面 
唐浩明《晚清三部曲》与历史小说中儒家士人形象的客观呈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52-160,共9页耿传明 杜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ZW033)。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儒家文化遭到全面否定,文学史上的正面儒家形象几乎销声匿迹。进入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新时期,唐浩明在历史小说《晚清三部曲》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为儒家士人形象的客观呈现拉开了序幕,这也是新时期文学走出极...
关键词:唐浩明 《晚清三部曲》 历史小说 儒家士人 现代性 
“无我”与“有我”之间--路遥《平凡的世界》与传统的现代性转换
《文学与文化》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耿传明 王亚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现代以来文学中儒家士人形象嬗变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BEY108902)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是“人”之主体性的发现,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本位为核心而构建的“他人至上”的制度体系,二者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多形成一种“矛盾冲突”的复杂局面。路遥的创作既继承了“五四”个性解放的启蒙传统,同时又关注传统...
关键词:路遥 《平凡的世界》 有我 无我 传统 现代性转换 
百年历史变局中的儒者心态——以包天笑创作为例
《文艺争鸣》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耿传明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近现代小说中的儒家士人形象擅变与文学转型”(项目编号:AS2110)的阶段性成果。
清末读书人与传统读书人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其已开始形成自立于体制外的独立姿态,正如当年袁世凯对清末举人黄炎培之类读书人的怨恨和无奈:说他们是“与官不做,遇事生风”。^((1))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包天笑 唐太宗李世民 学而优则仕 黄炎培 历史性转折 百年历史 现代商业 职业化 
鲁迅、赵树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进程
《长治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61-65,共5页耿传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现代以来文学中儒家士人形象嬗变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BEY108902)。
鲁迅和赵树理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领军人物,但二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都扮演了克里斯玛的形象。鲁迅是创世性的文化英雄,使得陷入困境的文化重新恢复了活力和创造性;赵树理是道德恒守者,弥合了传统美德和现代美德之间的...
关键词:鲁迅 赵树理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性 
做有心的学问人——吕彦霖印象记
《文艺论坛》2023年第4期69-70,共2页耿传明 
正如古话所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之间我认识彦霖有十几年了,他自2012年从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入南开大学文学院,之后就一直跟着我攻读现代文学硕士、博士学位,2019年夏天毕业,著名批评家、杭州师大文学院院长洪治刚老师慧眼识...
关键词:著名批评家 河南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 文学院院长 文学硕士 印象记 杭州师范大学 岁月不居 
钟表秩序、文明转型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35-48,共14页耿传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现代以来儒家士人形象嬗变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21BZW033)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性的本质人表现为人成为主体、世界成为客体、人为世界立法的理性化的进程,这种现代性理性秩序的确立是通过时空观念的现代性转型完成的,将“劳动时间”作为度量人生命的标准和尺度是现代化历史对人类最大的改变之一。钟表时间的采...
关键词:钟表秩序 时空意识转型 文学现代性 苏曼殊 正反现代性 
茅盾小说中的他者书写与现代性的反思视野--以《野蔷薇》为例
《文艺争鸣》2022年第4期133-142,共10页耿盈章 耿传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现代以来儒家士人形象嬗变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1BZW033)的阶段性成果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里的沈雁冰主要是以小说编辑(改版后《小说月报》的主编)文学活动家(“文研会”的发起人之一)以及文学批评家、文学研究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不进行具体的文学创作,但他担负的是文学创作的组织者、引导者,评论者的...
关键词:文学研究者 文学批评家 《小说月报》 茅盾小说 《野蔷薇》 文学创作 新文学 沈雁冰 
小说与技术的共振--王蒙新时期小说视觉叙事与多维时空构建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145-154,共10页耿传明 陈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般项目“时空意识的嬗变与20世纪中国小说形态的演进”(14BZW116)。
王蒙在新时期开创了中国当代文体实验类小说的先河,这种文体实验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其小说由传统听觉性叙事向现代视觉性叙事的转换。王蒙文体实验小说中多变的光影、图像效果与意识流特征以及自由穿梭于不同叙事层面的叙事视角、多...
关键词:王蒙 文体实验 技术 视觉 多维时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