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学

作品数:83被引量:15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井延凤陈思和程光炜刘文飞赵树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河南工程学院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地下文学与制度变革:17世纪中叶英国的政治民谣
《史学集刊》2025年第2期61-75,共15页张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世纪英国社会舆论与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研究”(16BSS04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DF2023YS19)。
政治民谣作为17世纪中叶英国地下文学的代表,表达了一部分社会民众对时事变化的看法。由于克伦威尔主政期间采取了较为严厉的书报审查措施,因此这一时期政治民谣的表达方式比较隐晦,但创作手段多样。面对英国政治制度的频繁变化,政治民...
关键词:政治民谣 英国 君主制 护国政体 地下文学 
被埋没的诗人“命运”——新时期以来食指诗歌研究综述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17-124,共8页李嘉欣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7JJD750002)。
新时期以来,文学界对诗人食指的“打捞”或“挖掘”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沉潜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的热潮期以及21世纪初期以来的延续与新变期三个阶段。在历史现场赋予诗歌的特殊魅力消散后,有待进一步对食指诗...
关键词:食指 朦胧诗 地下文学 埋没 挖掘 
笔记本、中转站与消隐的把关人——“文革”地下文学的手抄传播载体及其特色
《中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3期167-173,共7页井延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传播学视域中的‘文革’地下文学”(14YJC751016);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项目“暗涌的欲望、觉醒与反抗——‘文革’地下手抄本文学”(D2012038)
在“文革”地下文学的手抄传播中,硬皮笔记本的质地和样式使它天然成为最重要的书写和传播载体,地下文学沙龙则为手抄本的传播提供了中转站和集散地,而知青的“游历”事实上形成了手抄本远距离传播的通道。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手抄文本...
关键词:“文革”地下文学 手抄 传播 
20世纪70年代地下文学的口头传播方式研究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3期65-68,共4页井延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传播学视域中的‘文革’地下文学"(项目编号:14YJC751016);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项目(项目编号:D2012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学事实的20世纪70年代口头文学,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书面文学。其传播活动的情景化以及传播信息中大量非语言符号的存在,使得这种文学活动与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呈现一种紧密交织的状态,而不是彼此映照;其传播者和受传...
关键词:地下文学 口头传播 口头文化 印刷文化 
从地下文学到“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现代主义诗歌复兴被引量:2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年第4期12-28,共17页张枣 亚思明(译) 
新诗该向何处去?在这个问题上,整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艺政策是相当混乱的。诗中的"我"要么是去个性化的、被物化的,要么是与一个乌托邦式的"大我"融合到了一起。而"大跃进"时期盛行的"假大空"诗学排挤真实的人性,以消减富有创造力的...
关键词:中国新诗 地下文学 朦胧诗 现代主义 现代性 
暗潮汹涌的书籍史
《读书》2018年第8期74-81,共8页徐佳贵 
近年,欧美"新文化史"公认的旗手之一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在中国声名日著。二○一二年三月,其The Literary Underground of the Old Regim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一书的中文版出版,题名《旧制度时期的地下文...
关键词:书籍史 新文化史 地下文学 启蒙运动 罗伯特 The the 催眠术 
高贵的启蒙,低下的文学 —《旧制度时期的地下文学》书评
《今古传奇(文化评论)》2018年第6期0007-0007,共1页黄达 
罗伯特·达恩顿通过研究大量的原始资料,在《旧制度与地下文学》一书中为读者勾勒出法国大革命前期底层民众的阅读情况,并且得出与传统史学研究相异的但却又合情合理的结论:旧制度时期的地下文学是大革命的诱因之一。以罗伯特·达恩顿...
关键词:启蒙运动 地下文学 旧制度 法国大革命 
“地下文学”的精神资源再议——以赵一凡及其书目为中心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6期83-90,共8页李建立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当代文学‘现代派’问题再研究"(批准号:16FZW049)的阶段性成果
赵一凡是1960-1970年"地下文学"中的关键人物。他搜集和整理过大量有关这一时期的资料,并为北京地区部分文学青年的阅读、交流提供了很多方便,他所收藏的图书曾经发挥过"精神仓库"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见的赵一凡书目的分析,并结合"地...
关键词:赵一凡 地下文学 内部读物 精神资源 
地下的潜藏与流动——对文革“类侦探”手抄本的解读被引量:2
《文艺评论》2016年第4期38-46,共9页彭宏 
手抄本,是文革时期“地下文学”创作、流传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特殊年代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存在。在亲历者杨健看来,以小说、诗歌为主的大量手抄本文学“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文革时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风格、流派和题材领域上对前十七...
关键词:文革时期 手抄本 解读 侦探 地下文学 社会生活 艺术风格 独立意识 
由《一只绣花鞋》开始的“手抄本”
《纵横》2016年第8期58-60,共3页张宝瑞 
“地下文学”手抄本 手抄本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文革”时期,人们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单调,因此地下文学开始活跃。1970年春天,我在《一只绣花鞋》的基础上写了一部四万多字的中篇小说,然后给亲友们传看。我还记得,一天...
关键词:《一只绣花鞋》 手抄本 地下文学 “文革”时期 文化现象 文化生活 中篇小说 内蒙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