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阶层

作品数:960被引量:83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杨洪涛罗筠筠谢桃坊何晓兵刘笑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从苏滩到滑稽被引量:2
《上海戏剧》2011年第3期17-19,共3页钱乃荣 
自晚明以后,苏州一直是我国文化的繁华重地,昌盛长达二百多年的昆曲,在此达到雅俗共赏的和谐境界。我们从乾隆时代编录的《缀白裘》中记下的昆曲脚本中,就可看到雅致的唱词和丑角类苏州方言俚俗念白的相契。士大夫风雅的苏昆后来走...
关键词:滑稽 苏州方言 文化需求 《缀白裘》 和谐境界 雅俗共赏 市民阶层 士大夫 
找回话剧的“人格魅力”
《上海戏剧》2005年第2期19-20,共2页高龙民 
近些年来,在话剧演出市场的无形遥控下,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观众,赢取更高的票房,舞台上的话剧人物大都以"真实而平凡、可亲又可近"的艺术形象力图与观众产生人生体验上的共鸣.特别是都市时尚话剧,无论是白领一族,还是市民阶层,或是乡人...
关键词:观众 话剧演出 票房 共鸣 艺术形象 舞台 市民阶层 世俗 人物 人生体验 
走一走这条路
《上海戏剧》1990年第4期10-10,共1页范立 
目前上海的话剧陷入困境固然有许多原因,但观众的日益远离剧场不可不认为乃一重要因素。话剧的日益雅化,贵族化,先锋化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亦可以说是一种倒退。话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而绝不可废弃其他层次而只取其一,话剧除了要为“贵...
关键词:知识分子阶层 市民阶层 城市形态 雅化 可比性 三条腿 轻松活泼 课本剧 后备力量 中学组 
想念沪剧——序余雍和同志剧作集
《上海戏剧》1990年第4期22-23,共2页刘厚生 
余雍和同志来信约我为他的沪剧剧作选集写序,我没有多加考虑,便欣然执笔。并非我好为人作序,而是近年来常常思念沪剧,确实有些话想说。也许有的话岔了开去,不像通常序文所应写,但序无定体,要在真诚,请作者和读者原谅吧。雍和同志这本集...
关键词:余雍 民间小戏 市民阶层 芦荡火种 现代题材 舞台艺术 华洋 浮世 金黛莱 丁是娥 
海派艺术与“西装旗袍戏”
《上海戏剧》1986年第3期29-30,共2页周良材 
所谓海派,不论京剧或话剧,总是与京派相对而言。而唯独沪剧却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剧种,是靠喝黄浦水长大的。因而它的“海味”就更足,不用说,体现海派艺术的本质特征当然更为明显、充分。这具体表现在:一,能适应时代潮流,随机应变,勇于开...
关键词:农民出身 对子戏 青年男女 现实生活 鸳鸯蝴蝶派小说 婚姻问题 严峻考验 立雪程门 市民阶层 爱情至上 
也談《碧玉簪》被引量:3
《上海戏剧》1963年第12期16-18,共3页亦沨 
目前对于《碧玉簪》的評价,主要傾向不外乎两种:一是頌美,一是貶斥。前者认为这个戏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一个善良少女的痛苦遭遇,着重地譴責封建社会中的男权”,将李秀英誉为“古代优秀妇女的一种典型人物”。后者則认为这出戏宣扬了奴...
关键词:碧玉簪 李秀英 婚姻制度 男权思想 主题思想 法都 无耻奴 生活真实 人物形象 市民阶层 
传统喜剧的戏剧冲突和正面人物
《上海戏剧》1961年第Z1期41-50,共10页顧仲彜 
目前在喜剧問題討論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喜剧的戏剧冲突問題和喜剧的正面人物問題。关于喜剧的戏剧冲突問題,由于在某些喜剧的戏剧冲突中找不到敌我矛盾冲突或人民內部矛盾冲突的直接表現,于是,我們在不少文章中看到以下几种說法:(1)以歌...
关键词:戏剧冲突 喜剧性格 香罗帕 救风尘 炼印 周舍 市民阶层 赵盼儿 戏剧创作 古典戏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