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层析

作品数:454被引量:3508H指数:3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胥颐傅容珊刘福田郝天珧刘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折射Pg波层析成像揭示兴蒙造山带及其邻区上地壳结构
《地学前缘》2025年第2期346-356,共11页曹力夫 王海燕 李文辉 侯贺晟 王光文 庞永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4115);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30217,DD2022164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07YFC0601301)。
兴蒙造山带是由众多微陆块、岛弧、增生楔和蛇绿岩(洋壳残片)等构成,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记录了古亚洲洋俯冲、西伯利亚和华北板块最终拼合等重要信息,其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兴蒙造山带及邻区各地质体之间的...
关键词:宽角反射与折射 兴蒙造山带 松辽盆地 二连盆地 地震层析成像 
郯庐断裂中南段地壳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研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夏心茹 江国明 赵大鹏 
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郯-庐断裂带大震孕育成灾规律研究(2024ZD1000405))。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为中国东部规模最大且第四纪活动性最为显著的活动断裂,该断裂带不仅存在地震频发区,还存在地震空区,在南段的郯城1668年曾发生过8.5级大地震。为揭示该断裂带地壳速度结构,探讨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地壳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性 
堤防隐患探测的地震层析成像应用研究
《测绘科学技术》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邢戍彪 潘纪顺 李长征 张鑫 冯中怡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202214)。
简要介绍了地球物理反演中图像重建方法的基本原理、SIRT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在现有地震层析成像的方法上研究堤防层析成像。本研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堤防地震层析成像的数值模拟,并分析程序的反演效果,并做了实际工程验证。结果表...
关键词:堤防 地震层析成像 SIRT算法 
Landers地震周边区域速度结构的时移层析成像研究
《地震》2024年第4期45-61,共17页刘亚茹 石玉涛 贺茜君 周艳杰 李静爽 黄雪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30801)。
利用基于程函方程的伴随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1992年Landers 7.3级地震震中周边区域的地壳进行时移层析成像研究,反演得到了不同时间窗口三维高分辨率P波和S波速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的地质构造、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之间的相...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 时移层析成像 Landers地震 速度结构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在核电厂地震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地名》2024年第11期0109-0111,共3页赵超 
随着核电产业的蓬勃发展,核电站地基的地壳稳定性评估愈发关键。为精准评估核电厂场地地震风险,在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引入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在井间设置测点采集地震波,运用层析成像原理分析数据,绘制地下速度结构...
关键词:井间地震层析成像 核电厂 地震风险评估 
地震测线-稀疏节点联合初至层析速度建模
《地球物理学报》2024年第9期3483-3495,共13页王朝麟 邹志辉 姚刚 孙文亮 韩明亮 芮拥军 崔庆辉 尚新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E0108800);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0MD046);山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2022164);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201964017)联合资助.
近年来含油气盆地的深层勘探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如何提高深层的速度建模精度是地震勘探所面对的关键问题.常规地震测线偏移距短,无法记录含有深层结构信息的长偏移距初至数据,采用地震测线初至到时的建模方法不能建立深层速度模型.地震...
关键词:地震节点 地震测线 深层构造 地震层析成像 速度建模 
多物探技术在湘桂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检测中的应用
《山东交通科技》2024年第2期45-48,53,共5页肖建勇 
针对铁路既有线岩溶路基注浆效果检测的复杂性和局限性,结合湘桂铁路二塘站岩溶路基注浆效果检测,通过研究分析注浆前后波速变化对注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地表应用多道面波法可以全天候、高效、可靠地进行注浆检测工作;在井...
关键词:综合物探 注浆检测 多道面波 地震层析成像 
声波及井间层析与地震波衰减探究地面沉降机理——以成都地铁火车南站为例
《四川地质学报》2024年第1期136-141,共6页唐杰生 黄韬 龚春荣 黄强 
利用场地内4个勘探孔,采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并结合井间地震波衰减分析,查明了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火车南站沉降原因。成都地铁火车南站基坑东侧泥岩声波速度比西侧低,且穿透泥岩的地震波低频能量强,高频弱,高频成份衰减大;而西侧穿...
关键词:异常沉降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 井间地震波衰减 泥岩裂隙 
川滇地区三维地壳速度模型评估:可靠性、局限性和未来突破方向被引量:2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2期622-637,共16页王新 陈凌 陈棋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编号:2022YFF0802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958209和4228820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编号:IGGCAS-201904)资助。
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陆-陆碰撞的影响,我国川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活跃,地震频发.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下速度结构对于理解陆-陆碰撞构造演化、相关地球动力学过程及防震减灾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川滇地区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得以构建...
关键词:川滇地区 地震层析成像模型 浅层速度结构 波形拟合 模型评价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成都地铁站异常沉降勘察中的应用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23年第6期741-752,共12页唐杰生 黄韬 龚春荣 黄强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基金(编号:DD20160058-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编号:2017YFC0602100)。
一些地面沉降的发生可能是由于非抽水因素和非地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研究较少,也难被查明。本研究以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火车南站站沉降为例,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测井,井下摄像以及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并结合井间地...
关键词:异常沉降 综合地球物理测井 井下摄像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 井间地震波衰减 泥岩软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