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文化

作品数:1869被引量:2043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谭继和段渝宋治民林向严志斌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巴蜀文化走出去”系列之二 动画的巴蜀文化阐释与“走出去”
《天府新论》202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张娟 
巴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巴蜀民间艺术的视听媒介重构与融合传承研究”(编号:BCF2023ZD01)。
在4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四川盆地在诸多河流的中下游与大地褶、大裂谷中酝酿出风格迥异的巴蜀文化。哈休遗址、营盘山遗址和沙乌都遗址相继向世人展示了灿烂的古巴蜀文明,宝墩文化消逝后三星堆文明兴起,继此之后的金沙文明再度复兴古...
关键词:东山文化 三星堆文明 宝墩文化 古蜀 巴蜀文化 哈休遗址 文化阐释 再度复兴 
国际理解融入下对外讲好巴蜀故事的外语教学模式探析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邓文静 江波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国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融入研究”(SCGJ2023-09);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巴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课题“外语课程赋能传媒学生讲好巴蜀故事的创新教学模式构建”(2024YB15)。
探讨在国际理解教育融入下,如何构建创新的外语教学模式以助力学生对外讲好巴蜀故事。首先分析巴蜀文化融入外语教学普遍面临的三大困境,即国际理解不足、本土文化失语以及外语教学模式固化,指出传统的外语教学在赋能学生本土文化输出...
关键词:国际理解 巴蜀文化 外语教学 模式探析 
南川:全力打造重庆文旅康养首选地
《重庆与世界》2025年第3期92-95,共4页张青兰 
大力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全力打造重庆文旅特色品牌、康养首选之地……2月8日,在南川区“新春第一会”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区委书记向业顺发出动员令。南川地处渝南黔北连接带,距离重庆中心城区仅60公...
关键词:文化旅游发展 世界自然遗产 康养 区委书记 南川 特色品牌 巴蜀文化 金佛山 
刘禹锡民俗诗新论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114-118,128,共6页孟毅苗 郑真先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幕府与文学研究”(19SJA16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魏六朝幕府与文学研究”(20YJC751054)。
刘禹锡长期谪居朗州、连州、夔州等地,创作了大量的民俗诗。这些诗歌真实书写了颇具地域色彩的民俗风情,生动再现了贬谪之地畲田烧山等原始野蛮的农作方式、采菱淘金等艰险辛劳的生产模式以及踏歌狂舞等自由奔放的婚恋习俗。诗中所体现...
关键词:刘禹锡 民俗诗 民间信仰 荆楚文化 巴蜀文化 
门神形象融入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绵竹年画为例
《天工》2025年第4期103-105,共3页谭晶 
绵阳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川民族手工艺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以绵竹年画为核心的视觉信息设计教学研究”(SMS23-40)。
立足于四川绵竹年画门神形象融入设计训练的再应用过程,从造型、色彩与受众心理情感联系等方向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四川绵竹年画的内涵,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围绕设计思维训练与受众心理情感使门神形象在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与融合...
关键词:四川绵竹年画 门神形象 设计思维 设计教学 巴蜀文化 
太阳崇拜视域下古蜀文化对真善美的诠释——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为例
《炎黄地理》2025年第2期161-163,共3页邸晨梦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融合,是人类对文明追求的最高境界。太阳崇拜现象盛行于古蜀文化中,文章将从太阳崇拜的成因、呈现方式等角度探究古蜀文化中“真善美”的统一。在古蜀文化中,“真”是了解其文化的根本,是体现“善”和“美”的前提...
关键词:古蜀文化 太阳崇拜 人性化关怀 金沙遗址 三星堆 道德伦理 出土文物 呈现方式 
探索气象 守护生态——川台学生生态研学营成功举办
《两岸关系》2025年第2期36-37,共2页王世莉 康平 
1月11日,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蜀地风云·智慧气象川台学生生态研学营在四川圆满落幕。本届研习营历时7天,吸引了台湾地区33名大学师生代表来川参加活动,台湾地区同学与内地同学结对交流,共同...
关键词:大学师生 巴蜀文化 野生动植物保护 智慧气象 信息工程大学 台湾地区 研习营 研学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四川老年康养旅游文化服务策略研究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周春燕 张婉玉 
2023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设计与文化中心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四川老年康养旅游文化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MD23C005。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和国家文旅融合战略的深入推动,康养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然而,如何将“旅游+文化+养老”的服务模式有效融合以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是当前康养旅游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以四川地域为例,通过梳理四川...
关键词:文旅融合 老年康养 康养旅游 文化服务 川蜀文化 
“巴蜀文化走出去”系列之一 美美与共 交流互鉴——川剧跨文化传播与交流
《天府新论》2025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杜建华 
一、川剧对外演出沿革及概况川剧赴海外演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事情。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为了向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友好国家展示新中国文化艺术形象,周恩来总理决定以川剧作为新中国文化艺术形象的代表,到波兰...
关键词:中国文化艺术 演出剧目 社会主义阵营 美美与共 川剧 文化传播与交流 文化走出去 修改意见 
巴蜀文化的发祥地——山城重庆
《上海城市发展》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朱家臻 
重庆,别称山城,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重庆历史悠久,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16年,巴人在此建立巴国。秦灭巴国后设巴郡,此后历经多个朝代变迁。宋光宗时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关键词:重庆府 巴蜀文化 恭州 巴国 山城重庆 宋光宗 发祥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