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逻辑

作品数:302被引量:1277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徐选国王南湜卢旭东祝小茗仰海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结构嵌入与过程融合:数字技术驱动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双重逻辑探诘——以成都市Y社区为例
《社会科学研究》2025年第2期79-89,228,共12页姜晓萍 李敏 
随着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技术成为驱动和连接城市社区韧性众多要素的核心与关键。基于“结构论”和“过程论”的既有研究均呈现出与事实相割裂的单向度、碎片化特征,难以有效解释数字技术驱动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深层动因和...
关键词:数字技术 城市社区 韧性治理 结构嵌入 过程融合 
平台如何成为“领地”——“技术封建主义”的双重逻辑
《中国图书评论》2025年第3期9-18,共10页李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创伤’概念研究”(24BZW018)的阶段性成果。
法国学者塞德里克·迪朗从经济和媒介的双重逻辑中阐明了为什么我们正在进入技术封建主义。从经济逻辑看,不事生产的科技巨头的崛起使财富积累的主要模式正在从资本主义的利润模式转向封建主义的租金模式;从媒介逻辑看,随着社会的数字...
关键词:塞德里克·迪朗 技术封建主义 经济逻辑 媒介逻辑 数字母体 
双重逻辑“互嵌”:中国故事平台化讲述的提升策略研究
《东南传播》2025年第2期56-60,共5页冯杰 姜妍 肖亚龙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大危机事件中美政治话语互动模式研究”(21YBQ010)研究成果。
海外社交媒体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广阔空间,其独特的社交媒体逻辑重塑了内容生产、新闻实践及跨文化传播的方式。本文以社交媒体逻辑为理论基础,探讨在海外社交媒体讲述中国故事的提升策略。中国故事是由故事、叙事、语境组成的多层文...
关键词:中国故事 社交媒体逻辑 海外社交媒体 X平台 
贵州红色文化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双重逻辑与实践进路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40-146,共7页张蓉 胡小兵 
2024年度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贵州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4RW161。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面,将贵州红色文化运用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助于丰富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内容与形式,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培根、拨正、固本作用的实...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贵州红色文化 双重逻辑 实践进路 
平台赋能与政治激励:地方政府创新爆发的双重逻辑——基于浙江数字化改革样本的分析
《观察与思考》2025年第2期118-128,共11页陈小华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政府对治理效能的影响机理与提升策略研究”(21NDJC085YB)的阶段性成果。
政府创新爆发是数字时代地方政府行为的新现象,既有政府创新理论难以解释这一现象。地方政府创新爆发是公共部门转型式创新的典型表现,据此构建了“平台赋能—政治激励”的地方政府创新爆发分析框架,并以浙江数字化改革为研究对象,探究...
关键词:政府创新爆发 平台赋能 政治激励 转型式创新 数字治理 
断裂的“我思”及其幻象——试论近代哲学主体的断裂与弥合的双重逻辑
《社会科学研究》2025年第1期162-168,共7页孔明安 晏露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主要社会思潮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批判研究”(16ZDA101)。
近代哲学的主体既是一个断裂的主体,也是一个被幻象所缝合的“同一性”主体。主体的分裂首先体现于笛卡尔的“我思”主体。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主体首次对主体作出了精神实体与广延性实体的二元划分,实体间的分裂使自我无法实现内在...
关键词:主体 断裂 精神分析 幻象 
经济与情感:后现代消费中乡村民宿空间符号建构的双重逻辑及机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06-113,203,204,共10页吕宛青 余正勇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阻断‘三区三州’规模性返贫的风险识别、精准监测与统筹治理研究”(24XMZ034);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城乡融合下民宿产业集群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与长效机制构建研究”(2024Y077);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乡村旅游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机制及路径研究”(LY24-12)的研究成果。
后现代消费中民宿作为乡村旅游重要的消费场所和空间,其符号消费现象客观存在,探讨其消费空间的符号生产与建构有助于乡村民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符号消费和空间生产理论,提出后现代消费中乡村民宿空间符号建构分析框架,并以成都明...
关键词:后现代消费 乡村民宿 符号消费 空间生产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乡融合的路径
《许昌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46-150,共5页周广亮 许皓轩 陈昱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24-CXTD-04)。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和我党百年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指导。基于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生产要素双向流通不畅、产业一体化发展受阻、基本公共服务...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城乡融合发展 双重逻辑 
数智赋能中国粮食安全治理:“整体性-技术性”的双重逻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83-192,共10页周卉 阙天舒 
2024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数智赋能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的理论逻辑、实现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2024EZZ002);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研究”(20JZD057)阶段性成果。
数智技术正在推动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的变革与创新。以我国粮食安全治理过程中对数智技术的应用现状为背景,数智赋能我国粮食安全治理遵循着“整体性-技术性”的双重逻辑,贯穿于体系要素、现实指向、困境与未来优化路径之中。研究发现,数...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 数智赋能 粮食安全治理 农业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双重逻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陈春燕 陈昊 
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现实逻辑、理论根基与科学方法论研究”(2024WHXY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通、成功结合,共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契合性。要想探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契合的密码,可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