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红粘土

作品数:12被引量:12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艳生朱丽东叶玮周尚哲吕喜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水土保持》《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退化第四纪红粘土重建森林恢复27年后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第3期189-192,219,共5页李凤 黄荣珍 樊后保 肖龙 李燕燕 廖迎春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林分‘碳汇’功能及效益研究"(GJJ09372);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赣中南红壤侵蚀区生态修复技术及其综合效益研究"(200712)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
关键词:第四纪红粘土 重建森林 多样性 稳定性 
中亚热带第四纪红粘土的粒度特征被引量:42
《地理科学》2006年第5期586-591,共6页朱丽东 叶玮 周尚哲 李凤全 杨立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1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504124;402036);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浙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环境效应诊断与调控机制研究)资助
中国南方第四纪红粘土的成因尚有洪积、冲积、风成、坡麓堆积风化等多种说法。中亚热带5个红土沉积剖面的粒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1)5个红土沉积剖面的粒度组成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粉砂(4~63μm)为优势粒组,其含量的平均值为48...
关键词:中亚热带 第四纪 红土沉积 粒度分布 
中国南方红土沉积与环境变化研究被引量:14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期206-210,共5页朱丽东 周尚哲 叶玮 胡希军 张雪林 
浙江师范大学校级项目(20031056)
南方第四纪红土沉积是揭示该地区古环境变迁的良好信息载体,红土发育与构造变动、季风演化存在耦合.就第四纪红粘土的研究进展作了回顾,认为红土形成时代、成因、网纹化机制等方面的争议制约了红土地层学的发展,系统研究红土的沉积学、...
关键词:环境变化 南方红土 中国 第四纪红粘土 地球化学特征 古环境变迁 第四纪红土 生物气候学 信息载体 构造变动 研究进展 季风演化 形成时代 系统研究 全球变化 地层学 沉积学 年代学 土壤学 成因 
退化第四纪红粘土重建森林模式及其土壤恢复研究被引量:14
《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第6期34-37,共4页刘苑秋 杜天真 郭晓敏 杨国平 罗良兴 
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项目(02EFN216700782)
以江西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9种模式重建的林龄10年的森林,调查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明显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有机质;土壤全钾、有效钾都较大程度提高。(2)土壤有机...
关键词:退化红壤 第四纪红粘土 森林模式 土壤恢复 
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在施用石灰和石膏后元素的淋溶特征被引量:3
《土壤学报》2000年第1期50-61,共12页孙波 Moreau,R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571043;中国科学院重大基金!KZ95T-04-01
本文利用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和石膏对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中元素淋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后10cm土层中除Ca2+以外的阳离子元素的淋失量减少,而SO2-4;一和HCO-3的淋失量增加;施用石膏后10cm...
关键词:第四纪 红壤 元素淋溶 石灰 石膏 土壤改良 
第四纪红粘土侵蚀区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研究 (Ⅱ)恢复重建关键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7
《水土保持研究》1998年第2期82-86,118,共6页杨艳生 
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资助
在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环,植物稀疏、物种单调、生物种群稀少、群落组合单一。由于水土流失区水土资源条件很差,土壤中有效水分的贮量很低,难以确保一般植物正常越夏的水分要求;土壤养分很低,难以确保一般植物的正常生长...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关键技术 可持续发展 红粘土 侵蚀区 
第四纪红粘土侵蚀区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研究 (Ⅰ)恢复重建原则和模式被引量:7
《水土保持研究》1998年第2期77-81,共5页杨艳生 
概括地论述在水土流失区侵蚀土壤基本生态特征;实现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原则、步骤和实施模式。
关键词:土壤侵蚀 生物多样性 恢复重建 
第四纪红粘土侵蚀劣地桃树种植试验被引量:6
《中国水土保持》1997年第11期21-22,共2页吴雨赤 
第四纪红色粘土区是江西省的主要水土流失区之一,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13.9%.“红色沙漠”就是对第四纪红土侵蚀劣地的一种形象描述,其表土层乃至亚表土层被剥蚀后的裸露网纹层土壤养分贫乏,结构不良,保水保土能力极差,加之降水分布不...
关键词:树种 种植试验 江西 第四纪红粘土 侵蚀劣地 
第四纪红粘土区侵蚀土壤退化机理研究被引量:15
《水土保持研究》1997年第1期100-108,共9页杨艳生 
土壤退化过程总是从环境劣化开始,进而使土壤剖面形态毁损和土质变坏,并逐步使自然肥力消失。土壤环境的劣化表现为植被衰败,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稀疏马尾松和草灌→裸地,与此同时,土壤剖面形态从具有完整发生层A-B-C...
关键词:第四纪红粘土 土壤退化 水土流失 
第四纪红粘土侵蚀劣地土壤养分随径流和泥沙的迁移规律被引量:11
《中国水土保持》1994年第5期12-15,共4页吕喜玺 史德明 
通过测定用径流小区收集的径流和泥沙样品的养分含量以及泥沙的颗粒组成,探讨了被侵蚀的红壤中不同形态的养分随径流和泥沙的迁移规律及其在流失泥沙中的富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主要是以不溶态的形式随泥沙迁移的,随径流迁...
关键词:红壤 土壤养分 迁移规律 富集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