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本能

作品数:127被引量:10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谭亚芳白新欢李祥伟高益红冯宜丽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破坏冲动、毁灭欲望与强迫性重复——论哈尔姆斯荒诞戏剧中的死亡本能
《中国俄语教学》2024年第3期66-75,共10页高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什克洛夫斯基文艺理论与批评范式研究”(21BWW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资助项目(2023M732401)的阶段性成果。
哈尔姆斯以俄罗斯荒诞派戏剧先驱的身份为中国观众所熟知。在其戏剧中,破坏、毁灭与死亡现象屡见不鲜,这背后隐藏着他潜意识中的死亡本能。死亡本能的破坏性、攻击驱力、强迫性重复特征在哈尔姆斯戏剧的创作理念、人物塑造、舞台呈现方...
关键词:哈尔姆斯 荒诞戏剧 死亡本能 强迫性重复 
叙述视角下《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哈里的死亡本能分析
《今古文创》2024年第29期29-31,共3页张曼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是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主要描述了哈里在死亡之前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死亡是这本小说最重要的主题,而海明威的自杀身亡使得研究者对哈里异常心理背后的死亡本能关注。小说内视角和外视角的切换叙述,更加清晰地...
关键词:叙述视角 死亡本能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海明威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霍尔顿的失衡人格和死亡本能解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7期176-178,共3页田迎春 
《麦田里的守望者》生动地展现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步入成人世界所经历的痛苦成长过程,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主人公霍尔顿这一人物形象,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霍尔顿复杂的心理世界,是一部反映青少年精神状况的心理杰作。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精...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三重人格 死亡本能 
齐物、死亡本能与自我有无之道 ——藉由庄子《齐物论》而反观当代世界的“自由自在”之欲
《上海文化》2024年第3期114-122,共9页吕永林 
一不断重温庄子的“齐物”之论和“丧我”之说是有益的,尤其是在一个各种所谓“自我”被四处种植或移植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植或移植甚至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集体无意识,而同时被种植或移植的,是各种问题。譬如韩炳哲就...
关键词:死亡本能 集体无意识 力比多 《齐物论》 齐物 自由自在 庄子 当代世界 
厌恶情绪与自杀行为的关系被引量:2
《心理科学进展》2023年第1期87-98,共12页肖婷炜 董洁 梁飞 王福顺 李洋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9YJAZH083)。
自杀导致人类死亡的人数与日俱增,然而自杀的心理机制却并不清楚。最近研究发现,厌恶情绪是导致自杀的主要情绪因素,个体因为自身厌恶而走向自杀。厌恶情绪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排泄物等反感的基本情绪,促进个体远离毒性和疾病,从而产生...
关键词:厌恶情绪 死亡本能 基本情绪 抑郁 自杀行为 
精神分析与战争经验作为《精神分析引论》主线的战争问题
《社会》2022年第2期126-150,共25页张巍卓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德国古典社会学中的共同体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1CSH004)的阶段性成果。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思想史上的革命性意义同它对战争经验的体悟密切相关。19世纪末以来,战争不仅意味着历史处境,更塑造了现代人的总体经验。如果要从战争经验出发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体系,他大战时期的讲演录《精神分析引论》可以...
关键词:战争 日常状态 爱欲 死亡本能 再教育 
论死亡本能与战争电影中的战争美学被引量:1
《宿州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47-50,共4页贾伯辰 
观众对战争电影的独特审美体验有赖于人的特殊心理动因,而弗洛伊德在其后期研究中提出的死亡本能理论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对这种独特审美体验发生机制的解释。通过对人们如何接受战争电影中毁灭与死亡的直接表现,以及为了使文明社会接纳而...
关键词:死亡本能 战争电影 战争美学 文明化机制 
婚外情:《小城之春》偶遇《相见恨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1年第1期144-148,I0007,共6页刘成汉 
费穆导演于1948年创作的《小城之春》新时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电影的经典之作。经过严格考证与比较,该片明显受到英国1945年名片《相见恨晚》的影响,这又一次印证了中国早期电影对西方影片的大量借鉴与学习。两片都以中...
关键词:《小城之春》 《相见恨晚》 弗洛伊德口误(Freudian slip) 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爱伦坡小说创作
《海外文摘》2021年第1期37-38,共2页王韵惠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着意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讨人的精神状态,对表现人的思想病态很感兴趣。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死亡本能、恋母情结和人格结构三方面来分析埃德加·爱伦坡的部分小说,揭示作品的社会启示。
关键词:精神分析 爱伦坡 死亡本能 恋母情结 人格结构 
论劳伦斯小说的死亡叙事被引量:1
《宿州学院学报》2020年第9期47-50,61,共5页刘莉红 
以叙事理论为基础,以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为学术资源,以劳伦斯小说为文本分析对象,试图探索劳伦斯小说中的死亡叙事。劳伦斯在小说中通过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自由间接引语的巧妙运用、借用隐喻象征手法等叙事策略,从一系列的死亡意...
关键词:死亡本能 死亡人物群像 D.H.劳伦斯 死亡叙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