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政府

作品数:1060被引量:37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嘉谷王春良叶书宗刘志青王玉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史学月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加拉罕的对华外交活动
《史学月刊》1998年第5期120-121,共2页赵文亮 
一发表三次对华宣言1919年夏,苏俄人民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如何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摆脱外交上的孤立局面,成为苏俄外交的第一要务。而此时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反帝“五四”爱国运动之火正越烧越旺,这使苏俄认识到与...
关键词:加拉罕 中东铁路 对华外交 中俄协定 三次对华宣言 第一次对华宣言 《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北京政府 苏联政府 中国人民 
雅尔塔秘密协定与中国领土主权之受损害被引量:1
《史学月刊》1995年第4期2-10,共9页王春良 
雅尔塔秘密协定与中国领土主权之受损害王春良在中苏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中,50年代以来苏联与我国出版的有关著作,几乎避而不谈雅尔塔秘密协定对中国领土主权之受损害问题。这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准则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
关键词:雅尔塔秘密协定 中东铁路 斯大林 苏联政府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领土主权 蒋介石 中国东北 国民政府 外蒙古 
从强硬到妥协──二战期间英、美在波罗的海三国问题上的对苏外交被引量:3
《史学月刊》1995年第2期76-80,共5页谢清溪 
从强硬到妥协──二战期间英、美在波罗的海三国问题上的对苏外交谢清溪1940年6月,正当希特勒忙于指挥征服西欧的战事时,苏联的军队开进了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同年8月,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会议...
关键词:波罗的海三国 苏联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大西洋宪章 斯大林 边界问题 丘吉尔 莫斯科 俄国 英国 
苏军对日作战前日本关东军实力的变化及其结果被引量:1
《史学月刊》1993年第5期110-111,共2页邓沛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8月9日凌晨,150多万苏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突入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70万日本关东军顷刻崩溃,纷纷向苏军缴械投降。9月5日,关东军总部被苏军解除武装。苦心经营了20多年.号称“精锐之师”、“皇军之花”的...
关键词:日本 关东军 总部 出版社 苏军 苏联政府 根本原因 苏德战争 实力 中国东北 
1939年9月28日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探微
《史学月刊》1991年第5期109-115,共7页汪宏玉 周美云 
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苏德关系问题上,人们往往把注意点集中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实际上,1939年9月在德军侵波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两个条约,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苏联政府和...
关键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边界条约 苏联政府 苏联人 斯大林 苏德关系 反法西斯侵略 德国 瓜分波兰 希特勒 
评1945年“中苏条约”被引量:2
《史学月刊》1989年第2期99-104,共6页魏新生 
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各项协定(文中简称中苏条约),是近现代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献。它是当时中苏关系的真实写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日战争结束前后苏联政府、美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四边关...
关键词:苏联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政府 苏军 海军基地 中国人民 美国总统 莫斯科 中苏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简评抗战胜利前夕苏联对华政策
《史学月刊》1988年第6期70-72,97,共4页朱敏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了积极的援助,但这些援助不是无私的。随着苏联政治影响的扩大和军事力量的增长,特别到1943年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之后,苏联政府和斯大林,在对华政策上,民族利己主义却日益膨胀。从苏...
关键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苏联对华政策 苏联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政治影响 外蒙古 军事力量 雅尔塔会议 美国总统 罗斯福 
苏联顾问在中山舰事件上对蒋介石的妥协政策初探被引量:1
《史学月刊》1986年第4期76-81,共6页张世峰 雷绍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南方国民政府内部,苏联顾问与蒋介石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早在1923年9月,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军事代表团到苏联进行考察时就认为“苏俄所谓‘世界革命’的策略与目的,比西方殖民地主义,对于东方民族独立运动,...
关键词:政策初探 苏联政府 世界革命 半殖民地 斯大林 民族独立运动 军事代表团 苏联顾问 蒋介石 苏俄 
苏芬战争后果初探被引量:1
《史学月刊》1982年第3期75-80,共6页项祥一 
对于苏芬战争的后果问题,我国史学界迄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用苏联的观点予以全盘肯定,认为:苏芬战争使苏联获得了部分芬兰领土和重要的军事基地,从而加强了苏联北部地区的防线,解除了对列宁格勒的威胁。也就是...
关键词:苏联人 苏联政府 希特勒 全盘肯定 战争初期 苏军 历史事实 苏芬战争 史学界 互不侵犯条约 
关于洛迦诺公约的性质问题被引量:1
《史学月刊》1981年第6期70-76,共7页马真玉 
1925年10月5——16日,英、法、德、比、意以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在瑞士的南部小城洛迦诺举行会议,在会上共签订了八个条约,总称作:“洛迦诺公约”。关于洛迦诺公约的性质,苏联历史学家历来认为它是反苏的,说:“洛迦诺协定为德国的东进...
关键词:帝国主义 苏联政府 西方国家 外交活动 法国 英国 苏维埃俄国 中立条约 侵略战争 史学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