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生

作品数:359被引量:24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闫雪莹牛思仁郭晨虹朱瑞熙张中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宋太学生续事
《杭州》2023年第4期58-59,共2页曹晓波 
南宋太学初建,拨地范围极大,从后洋街(大约现在庆春路西段)原岳飞府邸往西,接近如今的小车桥;往东,临近当时的清湖河(现在的浣纱路)。绍兴十二年(1142),扩建校舍,某日,有两道士从这地走过,一个说:“好地方,必出人才,可惜就是不会出宰相...
关键词:浣纱 庆春路 宰相 南宋 
南宋太学生记事
《杭州》2023年第2期52-53,共2页曹晓波 
南宋的太学,打建校起,就让权臣挠头。尤其是理宗淳祐年以后,一说起太学生,权臣几乎是闻声色变。为啥?好闹学潮,“虽宰相台谏,亦直攻之”。也就是宰相、御史台、谏官这些朝臣都惧怕的权臣,太学生全不放在眼里,还往往一抓住弊病,“使必去...
关键词:太学 宰相 学生 
东汉太学生与《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
《文化学刊》2022年第1期240-243,共4页于涌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东汉太学与汉魏文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8CWX029)阶段性成果。
汉代太学成立之初的目的为养士,在经过两汉的营建后,太学由最初的人才收纳职能到入仕补充官吏,其行政职能逐渐上升。与此同时,太学生规模的扩大以及任子制的冲击挤压了太学生的升迁途径。学无所成、学无所用导致太学生对现实普遍产生幻...
关键词:东汉太学生 任子制 《古诗十九首》 
舆论学视角下北宋太学生上书运动探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26-134,共9页李庆林 余莹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恩格斯交往传播观的内在逻辑和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BXW059)。
论文从舆论学的角度,还原北宋太学生上书运动这一重要舆论事件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通过舆论场环境的梳理,从中整理出北宋太学生上书运动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为深入认识这一事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太学生 上书 舆论 传承 士人精神 
明代太学生王鸿墓志考释
《北京文博文丛》2021年第1期43-50,共8页张珍 
《太学生渐斋王君墓志铭》(以下简称《志》)出士于河北省景县,现藏景县文管所。《志》长53厘米、宽53厘米、厚9厘米,左下角残缺。志文25行,满行26字,楷书,全《志》合654字,除少数字迹漫漶难辨外,大多可识(图一)。撰者刘桂,书丹者刘聪,...
关键词:文管所 墓志铭 景县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会试同年齿录》点校
《科举学论丛》2020年第2期29-67,共39页张光荣 张文达 
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是清代的三大"响榜"。所谓"响榜",也称为"名榜",是指在这一科的进士举足轻重,英才辈出,很多都流芳百世,对时局和后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乾隆十九年甲戌科...
关键词:廪膳生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会试同年齿录》 太学生 同年齿录 
寄寓巴蜀的浙籍书法篆刻家盛樾
《中华书画家》2020年第3期79-83,共5页盛平 
祖父吉皆公在他的文卷《四六文抄》中有一则自撰联语:"风雨太飘摇,那堪春萎兰枯,祖竹又凋连理竿;遭逢何坎凛,际此门衰祚薄,孙桐终愧肯堂材。"此联作于甲寅年(1914),是悼念他的四叔祖盛樾。盛樾(1839-1914),字西棠、希棠,号荫庄,又号静...
关键词:篆刻家 太学生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题
《中学生阅读(中考版)》2019年第10期10-13,43,共5页董丽丽 
山东菏泽市试题文言文阅读。(14分)[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
关键词:《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题 太学生 
最爱东湖行不足
《福建乡土》2019年第3期15-16,共2页唐宝洪 
福建四条大江之一的九龙江,在闽西漳平境内有一条支流叫感化溪。感化溪畔,不仅有重新书写八闽文明史起源的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的奇和洞遗址,还有荣登'闽西最美古村落'的漳平市溪南镇东湖村。戊戌岁末某日,我在当地两位文友的陪同下...
关键词:东湖村 奇和洞遗址 风水林 古村落 太学生 漳平市 溪南镇 红四军 
东汉后期太学生数目之考及出路之争
《职大学报》2019年第4期76-80,共5页卢冠华 
太学自建立于西汉武帝时起,至东汉末年已发展了二百余年,从初置五十位博士官弟子发展到桓帝时期三万余名太学生。从官僚体系人数、太学生人员构成、太学场所在考古发现中得到的验证,以及当时洛阳人口规模等方面来看,该数字是可信的。太...
关键词:东汉 太学生 党锢 士大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