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涌

作品数:14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北魏文化国学教育传承华夷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文学研究》《文化学刊》《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学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洛阳伽蓝记》中的国家意识与正统观念被引量:1
《华中学术》2023年第4期60-69,共10页于涌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鲜卑和汉文化互动与北朝文学演进研究”【23BZW046】的阶段性成果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非仅以记佛为主,其目的是通过佛寺这一媒介,记录时代的变迁,国家的沦丧,社会的动荡,以及士人的思想。《洛阳伽蓝记》以对洛阳佛寺的追忆为契机,抒发了对北魏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政治兴亡感,将北魏汉族士大...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 国家意识 正统观念 
东汉太学生与《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
《文化学刊》2022年第1期240-243,共4页于涌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东汉太学与汉魏文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8CWX029)阶段性成果。
汉代太学成立之初的目的为养士,在经过两汉的营建后,太学由最初的人才收纳职能到入仕补充官吏,其行政职能逐渐上升。与此同时,太学生规模的扩大以及任子制的冲击挤压了太学生的升迁途径。学无所成、学无所用导致太学生对现实普遍产生幻...
关键词:东汉太学生 任子制 《古诗十九首》 
张彝《上采诗表》与北魏采诗之风——兼论“梁鼓角横吹曲”的收集与南传
《乐府学》2021年第2期156-169,共14页于涌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北朝民族融合与文学互动”(17YJCZH233)阶段性成果。
依托于北魏巡省制度的采诗行为,是北朝民歌收集整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张彝《上采诗表》能够反映出当时采诗的基本情况。采诗在北魏并非一种制度,而是在巡省当中产生的一种自发行为。其所采之诗虽然没有得到完善的保存,但得以传播,“梁鼓...
关键词:张彝 《上采诗表》 北魏巡省制度 “梁鼓角横吹曲” 
“以教辅政”与五胡政权文化整合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1年第8期54-61,共8页于涌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北朝民族融合与文学互动”阶段性成果(17YJCZH233)。
五胡政权对于佛教的接受,由早期石赵政权倾服于佛教徒神异能力,逐渐发展至姚秦政权出于文化整合目的,利用佛教笼络人才,稳固统治,对抗南方政权,在此过程中,佛教借助于世俗政权,逐渐扩大影响,进入士族文化内部,两者具有相互利用、相互扶...
关键词:五胡 崇佛兴教 文化整合 石赵 姚秦 
中学国学教育中儒家人文精神的传承被引量:4
《继续教育研究》2018年第9期102-105,共4页于涌 
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中小学国学教育推广与师资培训研究"(编号:2017-JSJYYB-081)阶段性成果
国学教育需要以中华人文精神的传递为主。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观,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将传统思想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人文精神的关键。与此同时,国学教材更应注意以趣味性与实用性有效结合的方式,达到...
关键词:中学 国学教育 国学教材 儒家人文精神 
初高中国学教育中儒家思想的渗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8期94-96,共3页于涌 
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中小学国学教育推广与师资培训研究"(项目编号:2017-JSJYYB-081)阶段性成果
国学教育是初高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国学性质的独特性决定国学教育需要以儒家思想为主。树立正确的儒家认知观,分清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和糟粕,将儒家思想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儒家的关键。国学教材的编订,更应以...
关键词:初高中 国学教育 国学教材 儒家思想 
探赜索隐,洞烛幽微——《中古文论的致思方式》读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54-156,共3页于涌 
中古文论之研究,必以思想流变为切入点,方可有所斩获。思想演进关涉哲学、历史、文化、制度诸多方面,通常所言之“文学自觉”,实乃哲学自觉、理性自觉、文化自觉、制度自觉的一种外延。故而言中古文论之演进,不可脱离思想史之演进...
关键词:古文论 文学自觉 索隐 思想演进 文化自觉 理性自觉 批评理论 艺术评价 
定鼎嵩洛与北魏洛阳诗赋之复兴
《中国韵文学刊》2017年第1期12-18,共7页于涌 
2015年河南省社科项目"‘清浊’与中国文学精神的塑造"(2015CWX003);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7-ZZJH-361)
北魏孝文帝定鼎嵩洛后,不仅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更恢复了其历史文化地位。以北魏宗室为中心的文人群体,带动了洛阳文学的复兴。在诗赋创作方面,洛阳恢复了西晋以来的创作传统,并能够在融合南北的基础上有所开拓。洛阳文学的复兴,究...
关键词:北魏孝文帝 文人群体 洛阳诗赋 文学复兴 
南北融通与初唐史官对文统的构建
《天中学刊》2016年第2期59-65,共7页于涌 
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015-QN-537)
以魏征为首的初唐史官,在隋代王通等所倡导的儒教思维影响下,吸取前代文风改革失败经验,确立了以"文质彬彬"为标准的正统文学观念。这一观念虽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但在实践中,仍面对来自南朝柔靡文风余波的影响。这使得初唐史官在构...
关键词:南北融通 初唐史官 文统 文质彬彬 柔靡 
2015年河南省古代文学年会会议综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42-46,共5页于涌 
2015年11月13—15日,由河南省古代文学学会、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十三五"河南古代文学研究展望暨河南省古代文学2015年年会,在洛阳师范学院召开。来自河南省的20余所院校,南开大学、南通...
关键词:古代文学 会议综述 洛阳师范学院 文化传播 张大新 周口师范学院 戏曲家 神仙道化剧 词体 元杂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