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鬲

作品数:77被引量:22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忠培李晓健李宏飞褚旭田建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故宫博物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收藏》《当代人》《四川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三代考古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晚商殷墟小型墓随葬陶鬲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
《三代考古》2021年第1期301-321,共21页常怀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时期中原与边疆冶金手工业(课题编号:17ZDA219)”;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课题“太行山东麓戎狄的华夏化”阶段性成果
一、缘起作为晚商王朝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大邑商"无论等级、规模、人口、物质文化发达程度,还是人员与文化来源的多样性,都远超同时期的任何城邑。在任何地域生活的人群,必然需要应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生活在殷墟不同来源的人群...
关键词:大邑商 商王朝 物质文化遗存 陶鬲 经济与文化 殷墟 葬仪 晚商 
从封堵陶窑火门的陶鬲管窥商周时期烧(灰)陶观火的技术选择被引量:1
《三代考古》2021年第1期621-627,共7页王迪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商周都邑制陶作坊研究(批准号:18CKG012)”的资助
1987年,在陕西长安沣西遗址范围内的张家坡村发现一处罕见的遗迹现象:在西周晚期一号陶窑(下文简称Y1)火膛口(即火门)塞了一件完整的陶鬲,口部向内,三足向外。或许由于这一遗迹现象罕见,至今未见有学者讨论。本文分析相关考古资料,认为...
关键词:商周时期 西周晚期 张家坡 陶鬲 灰陶 口部 还原气氛 陶窑 
殷墟陶鬲制法考——以历史语言研究所典藏陶鬲为中心
《三代考古》2015年第1期236-259,共24页 丁瑞茂(校) 
一、绪论殷墟是东方世界最有名的古代遗址之一。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在殷墟开始科学发掘,陆续发现小屯宫殿区、侯家庄王陵区等重要遗址。关于这些发现的意义过去有许多学者发表文章[1],因此本文毋庸赘言...
关键词:遗址 研究 研究所 考古学 殷墟 语言 学者 
东亚陶鬲研究之省思——以制法及相关问题为中心
《三代考古》2011年第1期26-46,共21页黄川田修 
一、绪论:陶鬲研究史的重要性陶鬲是代表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器类。众所周知,新石器时代晚期'鬲'形陶器在蒙古高原南部一带突然出现,之后在公元前2千纪至1千纪末向周围不断扩散[1]。其范围除了蒙古高原、华北、华南以外,还有华南、中亚...
关键词:研究 蒙古高原 中心 中国 文化 华南 千纪 绪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