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学

作品数:482被引量:47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丁维东樊泽明苏和邹洪波张永功更多>>
相关机构:海安县教育局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画刊·学校艺术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视其白写其黑 用心置陈布势——书画同步教学法之十六被引量:1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5年第3期16-21,共6页丁维东 
《老子》第二十八章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其本意是对是非黑白态度的论述,即: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知白守黑并非教人消极处世,而是虽然守在黑暗中,但心中有光明,知道光明一定会来到的意思,教人在绝境中勿绝望,...
关键词:知白守黑 同步教学 虚室生白 有无相生 陈布 十八章 布白 在黑暗中 中国画艺术 八大山人 
品味永字八法 体悟疾涩之美——书画同步教学法之十五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5年第2期26-30,共5页丁维东 
从技术层面讲,中国书法艺术一般分为笔法、字法和章法等三个层次,而笔法是其最为基本,也最为关键性的东西。前面已经说过,所谓"笔法",就是用笔之法,笔画之法,也就是书写时用笔的方法与技巧,是人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发现和不断总结出...
关键词:唐代书法 疾涩 中国书法艺术 同步教学 张怀瓘 字法 玉堂禁经 记白云先生书诀 “八法” 艺术创作 
掌握执笔方法 用心中锋行笔——书画同步教学法之十四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丁维东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学叙第二十二》中指出:“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固也。”古人在谈论用笔之时,都涉及了执笔的问题。“书为心画”,心意全靠身手而传于指,再由指发于笔,从而达到心手如一。因而,学书者书写时有两个问题必须先处理...
关键词:执笔方法 同步教学法 书画 行笔 中锋 康有为 用笔 
把玩文房四宝 体验墨香纸趣——书画同步教学法之十三(下篇)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4年第11期42-45,共4页丁维东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运墨而五色具。"历代对"五色"说法不一,有指绘画中的青、赤、黄、白、黑五色的,合称"正五色";也有指红、绿、紫、碧、流黄五间色的;也有指以水调和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自宋代以后,多指墨分浓淡,...
关键词:同步教学法 文房四宝 《历代名画记》 书画 五色  张彦远 多层次 
把玩文房四宝 体验墨香纸趣——书画同步教学法之十三(上篇)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4年第10期37-41,共5页丁维东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发明的传统书画工具,在五千年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保持中华文明的民族独立性和中国书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同步教学 文人雅士 创造发明 中国书画 艺术风格 肚痛帖 竹石图 刘秉谦 刘墉 怀素 
传承笔墨程式 创新造型表现 书画同步教学法之十二(上篇)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4年第7期32-37,共6页丁维东 
中国书画艺术与我国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是一个程式性极强的艺术样式,有着完整和极具意味的程式语言系统。书画的程式语言源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与特有的工具和材料。就其笔墨程式而言,无论是书法艺术的笔画、结体和章法,还是国画的勾线...
关键词:笔墨程式 书画艺术 同步教学法 造型表现 传承 创新 语言系统 中国传统 
裹藏回转学圆 养稳健厚重气——书画同步教学法之十一(下篇)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4年第6期12-17,共6页丁维东 
关于《石门颂》《石门颂》全称为《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亦有《杨孟文碑》之称,是"汉三颂"之一。此颂勒石于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在汉中裹城。汉中太守王升为颂扬故司隶校尉杨孟文倡修褒斜道"数上奏请,有司议驳,君遂执争,帝用是...
关键词:同步教学法 《石门颂》 转学 书画 厚重 稳健 司隶校尉 褒斜道 
裹藏回转学圆 养稳健厚重气 书画同步教学法之十一(上篇)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4年第5期19-24,共6页丁维东 
我们知道,中国书画用笔主要有方笔、圆笔和方圆兼施三种类型。纵观中国历代名家名作,纯用方笔或纯用圆笔者极少,大多使用方圆兼施的笔法。有的以方为主,兼用圆;有的则以圆为主,略带方意。一般说来,方笔出现较早,这可能与古代以刀代笔有...
关键词:中国书画 同步教学法 转学 厚重 稳健 用笔 笔法 笔画 
重按轻提学方 先得雄强之势——书画同步教学法之十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4年第4期20-25,共6页丁维东 
中国书画是以点画、线条为元素的造型艺术,而点画、线条的形式美感则源于中国书画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蔡邕说的“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也就是说这管柔软善变的毛笔给我们带来了操作的不便与难度,但也正因为此形成了中国书画独特的“...
关键词:中国书画 同步教学法 提学 造型艺术 工具材料 形式美感 点画 线条 
笔画须在字中练 笔墨应从画中学——书画同步教学法之九(下篇)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4年第2期27-32,共6页丁维东 
中国画笔墨艺术的成因,一方面与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与中国绘画工具、材料的特殊性密不可分。历代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在使用毛笔、墨和宣纸造型表意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民...
关键词:笔墨艺术 同步教学法 笔画 书画 中学 艺术实践活动 中国画 审美习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