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活性碳

作品数:49被引量:603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姜培坤徐秋芳吴家森周国模邬奇峰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林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土壤与肥料》《华北农学报》《土壤通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典型森林秋季冻融期土壤活性碳变化特征
《森林工程》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张富新 满秀玲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1YFD2200405)。
探究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3种林型秋季冻融期土壤活性碳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碳汇管理提供帮助。以兴安落叶松林(LY)、樟子松林(ZZ)和白桦林(BH)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0月10日至11月18日对不同土层(0~5、5~10、10...
关键词:多年冻土区 秋季冻融期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易氧化有机碳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活性碳组分及碳库稳定性变化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2024年第6期203-213,共11页刘贝贝 蔡体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2200405)。
[目的]土壤有机碳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活性有机碳能够指示土壤碳库变化,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活性碳组分及碳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对理解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意义,可为面向固碳减排的生态系统碳库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寒温带 土壤有机碳 活性碳 有机碳稳定性 碳库活度 
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红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4年第5期17-23,共7页杨春怀 李永梅 李孝梅 鲁泽让 赵吉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901500、2022YFD1901501和2022YFD1901502)。
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红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变化规律,为改善红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小区试验,以玉米//萝卜间作(MS)、玉米//大豆间作(MR)、单种玉米(MM)、单种大豆(RR)和单种萝卜(SS)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结果显示,间作能够促进土壤...
关键词:坡耕地红壤 间作 土壤活性碳组分 土壤活性氮组分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活性碳组分及矿化的影响被引量: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年第8期1768-1777,共10页刘璇 庞茹月 赵健 司彤 王月福 邹晓霞 矫岩林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3)。
为研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下土壤活性碳库变化,在大田条件下进行定位试验。试验以春花生一年一作(CP)为对照,设置4种轮作种植模式:春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三作(P→W-M)、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W-M)、冬小麦-夏花生一年两作(WP)、冬小...
关键词:花生 轮作模式 可溶性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碳矿化 
盐分增强对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土壤活性碳组分和碳获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环境科学学报》2023年第5期459-470,共12页汪艳 谭季 谭凤凤 张昌威 陈欣 全文汇 黄佳芳 罗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207159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20J01503);福建省林业科技项目(No.2021FKJ30);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项目(No.2022R1002007)。
为了研究未来盐水入侵对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本研究将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土壤移置到半咸水潮汐湿地,研究土壤移置30、180和510 d后,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组分和碳获取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水解...
关键词:盐分 活性有机碳组分 碳获取酶 河口淡水潮汐湿地 闽江河口 
桉树林分改造提升对土壤活性碳氮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第21期135-138,146,共5页王冬雪 
对福建省莆田市桉树林套种不同阔叶树种2年后表层土壤(0~1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细根生物...
关键词:桉树林 土壤活性碳氮组分 细根 凋落物 碳氮比 
苏北县域农田土壤有机碳研究
《土壤科学》2022年第3期135-140,共6页于兆丰 方明晴 唐硕 欧阳俊芃 孙铭轩 
农田SOC与土壤肥力、粮食安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本文以江苏省丰县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及室内分析,对不同种植作物类型下SOC及其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不同种植作物类型之间SOC、HC含量排序为:大豆 > 牛蒡...
关键词:农田土壤 土壤腐殖碳 土壤活性碳 丰县 
秦岭太白山森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8
《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年第3期244-252,共9页陈曦 张彦军 邹俊亮 党维 鞠学良 于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调控太白红杉林凋落物呼吸温度敏感性的机理研究”(41801069);陕西省科技厅面上项目“坡向影响秦岭太白山锐齿栎林土壤呼吸的机理研究”(2022JM-113)。
为探明秦岭太白山森林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易氧化碳和水溶性碳)含量的海拔梯度分布特征,揭示其海拔梯度格局的影响因素,沿秦岭太白山北坡海拔每上升50 m设置1个标准样地,通过路径分析法确定其影响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及...
关键词:秦岭太白山 土壤有机碳 海拔梯度 土壤活性碳 
秸秆带状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年第1期61-69,共9页吴海梅 周彦莉 郑浩飞 李亚伟 马建涛 夏博文 王凤仁 尚旭民 张旭辉 路建龙 逄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60525);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0JR5RA034);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2020B125);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GSAU-ZDKC-1909);盛彤笙创新基金(GSAU-STS-1736);甘肃农业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110733006)。
为了探讨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不同剖面深度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态碳(EOC)的影响,于2017—2020年在甘肃省布设秸秆带状覆盖试验,设玉米整秆带状覆盖(T_(SM))处理,以黑膜双垄沟全膜覆盖(T_(PM)...
关键词: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碳组分 土壤质量 
湿润稻作体系中还田小麦秸秆分解及土壤活性碳变化特征被引量:5
《江苏农业学报》2022年第1期94-101,共8页陶玥玥 周新伟 金梅娟 施林林 陆长婴 王海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01854);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项目[CX21(3097)];苏州市农业科技项目(SNG2020051)
为探求稻田湿润灌溉对还田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在太湖稻作区开展2年田间试验,设定秸秆还田与否(小麦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和种植体系(常规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双因素试验,采用原位模拟网袋法和土壤有...
关键词:稻麦轮作 湿润灌溉 小麦秸秆还田 秸秆腐解率 土壤活性有机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