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底辟构造

作品数:13被引量:17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单家增吴时国张光学赵汗青徐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然气地球科学》《海洋地质》《中国海上油气(地质)》《矿物岩石》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台西南外泥底辟和泥火山的分布及特征
《海洋地质》2017年第3期35-49,共15页Song-Chuen Chen Shu-Kun Hsu Yunshuen Wang 吴婷婷 
为了识别台西南外的泥火山和泥底辟,我们仔细检查了1500km长的MCS剖面及相关的海洋地球物理资料。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了十个准线性的泥底辟构造,从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到南.北走向。从多波束水深数据中识别出了十三个泥火山。这些泥...
关键词:泥底辟构造 泥火山 西南 特征 地球物理资料 侧扫声纳 喷发历史 底辟作用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及其周缘CO_2分布与控制因素分析与启示被引量:7
《矿物岩石》2017年第3期97-106,共10页雷川 罗静兰 马永坤 李弛 张丽 庞江 李晓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2128);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6003-005)
南海北部各盆地普遍存在含CO_2气藏。莺歌海盆地CO_2主要受泥底辟带热流体上侵作用的控制,异常高CO_2仅在泥底辟带发现。然而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泥底辟带与CO_2的关系暂不明确。通过收集分析珠江口盆地的60组(含/高含)CO_2气藏的气体...
关键词:二氧化碳 泥底辟构造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被引量:6
《海洋地质动态》2008年第2期1-5,共5页徐嫣 万志峰 
泥底辟构造是莺歌海盆地非常独特的地质现象,快速沉降充填地质背景、高温高压特征、区域应力作用是泥底辟构造形成的基本条件。泥底辟构造对天然气生成、运聚、成藏具有重要贡献,泥底辟构造带天然气十分丰富,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关键词:泥底辟构造 天然气成藏 莺歌海盆地 
东海与泥底辟构造有关的天然气水合物初探被引量:25
《现代地质》2006年第1期115-122,共8页赵汗青 吴时国 徐宁 王秀娟 张光学 
中国科学院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3-SW-2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6022)
根据所获得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析,发现冲绳海槽南部西侧槽坡附近以及海槽内部发育有一系列泥火山(底辟)构造,在地形上表现为泥火山地貌,在穿过泥火山的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典型的泥底辟构造。对穿过泥底辟构造的DMS01-5地震剖面进一步...
关键词:泥火山 泥底辟构造 天然气水合物 东海 
冲绳海槽宫古段西部槽底海底气泉的发现被引量:22
《科学通报》2005年第8期802-810,共9页栾锡武 秦蕴珊 
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 G2000046703)资助.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调查船于2000年在冲绳海槽宫古段进行了地球物理调查.在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处理以后,在西部槽底近陆坡底部的位置上发现了海底气泉的存在.给出了海底气泉存在的证据,并讨论了海底气泉的成因及水合物存在...
关键词:冲绳海槽 海底 西部 槽底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泥底辟构造 地震剖面 地球物理调查 基底隆起 地震反射特征 2000年 游离气 调查资料 含量比较 构造位置 东海陆架 沉积地层 地层厚度 构造挤压 高压气体 压力条件 直接原因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活动期次分析被引量:32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第4期44-46,71,共4页黄春菊 陈开远 李思田 
莺歌海盆地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天然气探区之一 ,具有超高温及异常高压的独特地质条件 ,中央坳陷形成了众多巨型泥底辟构造。根据对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解释 ,精细研究泥底辟构造分布区的地层结构 ,分析泥底辟活动期次。分析结...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 泥底辟构造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活动期次 成藏机制 油气藏 
莺歌海盆地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运聚富集关系探讨被引量:63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年第6期29-43,共15页何家雄 李明兴 陈伟煌 
指出:莺歌海盆地是新生代发育的一个高温盆地,其高地温场及高大地热流值主要集中于盆地中部坳陷区的泥底辟构造带;由于热流体活动的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性侵入,导致了CO_2等非烃气及烃类气运聚富集亦县分区分块与分层性。认为泥底辟发...
关键词:盆地结构 热流体活动 天然气运聚 泥底辟构造 
大民屯凹陷泥丘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4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年第6期20-28,共9页安菊华 陈振岩 常津焕 宋玉军 
介绍了研究区泥丘的分布特征,即群状分布特征,泥丘上拱层位不一,高处可达东营组顶部。论述了泥丘的形成机制,认为泥丘的形成和源岩的生排烃有直接关系。讨论了研究区泥丘的形成时间,指出,由于泥丘的形成导致在泥丘周围形成一系列油气藏...
关键词:泥丘 形成机制 深度偏移 油气藏 泥底辟构造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与天然气运移成藏模式被引量:2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6年第6期349-354,共6页单家增 董伟良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3000-6000m深处的天然气通过泥底辟构造运移到浅部,并在有利构造部位成藏。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 泥底辟构造 天然气运移 成藏模式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动力学成因机制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被引量:11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6年第4期211-214,共4页单家增 董伟良 
新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证实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是在热动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在0-300℃条件下,饱和水泥质实验材料(高岭土)产生了0-1500×10^-6应变量,干的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仅仅为0-150×10^-6,饱和水中粒度砂质材料...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 泥底辟构造 动力学 成因机制 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