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制自认

作品数:34被引量:9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赵钢张友好奚玮张丽芬胡军辉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黑龙江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法制与社会(旬刊)》《证据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我国拟制自认的法理反思与要件重构
《证据科学》2023年第6期721-736,共16页唐明月 
我国拟制自认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源于对拟制自认行为要件认识不清。“默示解释论”隐含着逻辑漏洞,会导致拟制自认在解释上混淆法律拟制与法律推定,掩盖拟制自认的正当性基础,误导拟制自认“扩张适用论”的解释方向。拟制自认的行...
关键词:拟制自认 默示 沉默 法律拟制 程序 
我国拟制自认制度的反思与完善——基于新《民事证据规定》第四条的思考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37-41,49,共6页李雨桐 谢文哲 
新《民事证据规定》对自认制度进行了完善,但对拟制自认制度没有细致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诉讼模式转型尚未完成、拟制自认类型单一、适用场域不明确、法官释明无严格限制等问题。因此,应结合现有诉讼制度和司法实际,在借鉴域外...
关键词:拟制自认 自认制度 新《民事证据规定》 
民事诉讼中具体化责任的转移:法理、条件与程度被引量:9
《法学研究》2021年第5期98-113,共16页周翠 
具体化责任转移,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将对事实主张的具体化责任从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处转移至对方,其法理基础是真实完整陈述义务。具体化责任转移的目的在于消弭因双方当事人的信息来源存在巨大落差而导致的证明困难,既不导致证明...
关键词:主张具体化 附理由的否认 拟制自认 真实陈述 普遍阐明义务 
拟制自认制度司法适用考察及其修正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85-89,共5页郑慧燕 
司法解释已经对拟制自认制度作出明确规定,但条文单薄难以充分指导司法实践操作。从相关案例裁判文书切入,发现司法实践中存在适用情形扩张、证据影响异化、法官释明不当的乱象。在剖析其法理与规范成因的基础上,多维度重构拟制自认制...
关键词:拟制自认 辩论主义 不知型陈述 释明权 
探析拟制自认的类型及法理基础——兼论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条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80-84,共5页庞宇培 
作为当事人的一种诉讼行为,自认这一重要角色在民事诉讼中不可缺失。然而,拟制自认并不能与自认划等号,它是立法者出于某种诉讼目的或为实现一定的诉讼价值,将某些情形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为视作自认,从而在法律上产生自认的效果。大陆法...
关键词:拟制自认 法理基础 辩论主义 
论拟制自认在我国的扩张适用被引量:13
《当代法学》2020年第1期139-147,共9页王雪羽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迈向制度理性的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研究”(15XFX012)的阶段性成果。
拟制自认的制度趣旨在于缩小双方当事人的争议范围,集中开展审理活动以提高诉讼效率。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均对该制度进行了类型化划分,而我国的相关规范却流于粗泛,导致当事人攻防失衡、庭审效率低下等弊端。辩论主义及其修...
关键词:拟制自认 限缩争点 争执具体化 扩张适用 
拟制自认的类型化及其法理基础被引量:1
《行政与法》2018年第4期100-107,共8页孙晨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合作主义视野中城镇基层纠纷解决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XFX015
拟制自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认,它是立法者为达到一定的诉讼目的或追求某种诉讼价值,通过法律将一方当事人的"不争执""不知陈述"或其他消极的诉讼行为拟制为对另一方当事人事实主张的认可,从而使之产生自认上的法律效果。尽管我国有司...
关键词:拟制自认 不知陈述 辩论主义 法官释明 
论民事诉讼诚信原则视角下的拟制自认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62-64,共3页周予 
黑龙江大学2017年校级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YJSCX2017-067HLJU)
拟制自认不单是秉承辩论原则,也是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目前,其本身仍然存在法律规范落后、缺乏惩罚措施、司法判定难、法院消极应对等问题。拟制自认应当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经验,立法细化,完善制度,制定配套措施加以保障。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 拟制自认 不知陈述 真实陈述义务 
拟制自认的现状及类型化研究被引量: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27-133,共7页孙晨曦 
拟制自认是立法者为达到一定的诉讼目的或追求某种诉讼价值,通过法律将一方当事人的"不争执""不知陈述"或其他消极的诉讼行为拟制为对另一方当事人事实主张的认可,从而使之产生自认上的法律效果。尽管我国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拟制自认作...
关键词:拟制自认 民事诉讼法 程序正义 辩论主义 证据法 民事审判 司法解释 司法改革 
缺席判决案件及其审理方式研究
《法制与经济》2017年第8期175-176,共2页何诘弥 
文章认为,民事缺席判决存在两种立法例,是否采纳拟制自认,并非对席判决主义与缺席判决主义的区别标准。目前我国关于缺席判决立法不明确,对缺席判决的救济制度、证据审查、审判组织形式等尚无明确的法律依据。文章通过比较各国缺席判决...
关键词:缺席判决主义 对席判决主义 拟制自认 主张责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