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松之注

作品数:186被引量:13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治立王子今高敏姚振武沈祖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书》乌丸(桓)"米常仰中国"辨析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4年第3期127-133,共7页张欣 
《三国志·魏书·乌丸传》裴松之注引《魏书》“米常仰中国”一条史料,是学者常用以论述汉代乌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文献。由于这条史料暗合人们对汉魏之际游牧部族农业生产不可能发达,所需粮食依靠中原输送的心理预设,不少史学论著在...
关键词:汉代 乌桓 米常仰中国 糵米 酒麴 
手不释卷
《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2024年第3期6-7,共2页林三(图) 
成语出处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有个叫吕蒙的大将,他率兵打过很多胜仗,立了不少军功,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
关键词:成语故事 武当 三国时期 江表传 裴松之注 三国志 爱读书 
《三国志》及裴注中的农具类名物词论析
《现代语文》2023年第3期31-35,共5页王勇 
江苏大学文学院2020年度“农业文学与文化研究”专项重点课题“《农政全书》征引文献研究”(2020NW01)。
名物词是传统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有诸多农具类名物词,有的是对上古时期农具名物的承袭,有的是三国时期新发明或新改进的农具名物。这些农具名物大体可分为六类:一是耕作农具,如耒耜、犁;二是灌溉农具...
关键词:农具类 名物词 《三国志》 裴松之注 
从“才多识寡”到“才长命短”
《思维与智慧》2023年第1期24-25,共2页叶春雷 
恃才傲物,是文人的通病。然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先说嵇康。《世说新语·栖逸》言:“嵇康游于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保身之道不足。’”而据《三国志·魏志·嵇康转》裴松之注,孙登是这样给嵇...
关键词:吕安 恃才傲物 世说新语 裴松之注 嵇康 孙登 三国志 司马昭 
曹操的头发
《检察风云》2022年第15期35-35,共1页劳剑 
想当年,曹操“割发代首”,令人拍案叫绝。《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
关键词:军帅 《三国志》 曹操 想当年 曹瞒传 裴松之注 主簿 
傅斯年先生批校本《三国志》初探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00-107,共8页吕冠南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7BZWJ01)。
傅斯年先生曾详细批校过《三国志》,这些批校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八个方面:校勘误文,揭示体例,抉发微义,纠正史事之误,评论文学发展,区别裴注文本,评论历史人物,批评原书之失。文章着重对傅先生的批校内容作了介绍,并结合相关文...
关键词:傅斯年 《三国志》 批校 裴松之注 文献价值 
三余读书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22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语出《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关键词:读书百遍 三国志 三余 裴松之注 学者 
从研读《三国》到为曹操翻案——“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之一
《博览群书》2021年第7期7-14,共8页梅敬忠 
与《红楼梦》一样,《三国演义》(罗贯中撰,毛宗岗父子编)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史学名著《三国志》(陈寿撰,裴松之注),是毛泽东一生学思践悟阅读生涯中的至爱。从少年"三国迷",到生命终点的书香留痕,研读"三国"历史文化典籍的芬芳,始终沁...
关键词:毛宗岗 《三国志》 文化典籍 罗贯中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裴松之注 《三国》 
“妻贤夫祸少”
《党风》2020年第8期6-6,共1页田东江 
《名贤集》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句,由此可见,做好“廉内助”文章可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历史上,我们的确能够看到“内助”行为对“主外”者所起到的作用。《三国志•吴书•孙休传》中,裴松之注丹阳太守李衡时引《襄阳记》曰...
关键词:丹阳太守 廉内助 三国志 裴松之注 
三国两晋孙权历史形象演变——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16-126,共11页王怀成 
详考《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三国、两晋诸史家对孙权事迹的记载和评论,全面梳理孙权历史形象的演化,可以发现:三国史家多视孙权为年轻有为、英姿勃发的英雄;西晋史家在记录史实的基础上,都着重于以道德、德行、仁爱等为标准对孙权进行褒贬...
关键词:《三国志》裴松之注 孙权形象 三国史家 两晋史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