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臣

作品数:21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孙卫国陶兴华谢乃和张宇阳石少颖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东南亚纵横》《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天津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的前奏
《国家人文历史》2024年第2期97-104,共8页郭晔旻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关键词:礼乐征伐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天下无道 陪臣 诸侯 庶人 大夫 
音乐曾经有过的位置
《快乐阅读》2023年第11期26-27,共2页翟国选 
过去对孔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句话的理解,一直止步于政治层面,即夫子醉心于西周政治制度这个“道”,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为礼崩乐坏,为天下无道,反对社会变革和社会...
关键词:礼乐征伐 天下无道 礼崩乐坏 陪臣 政治层面 诸侯 孔夫子 文化意蕴 
解读《论语》
《文化产业》2023年第15期I0003-I0003,共1页
论语·季氏篇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关键词:礼乐征伐 天下无道 陪臣 诸侯 《论语》 庶人 大夫 
入华耶稣会士的身份选择及其历史形象——以利玛窦为中心
《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4期77-86,共10页毛瑞方 
以什么身份存在于一个异质文化社会是宗教史上一个基本但重要的问题。晚明时期,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士进入中国内陆,初期在争取在华长期居住权并在中国社会初步立足的过程中,其社会身份问题聚焦于利玛窦身上。具体而言,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在...
关键词:入华耶稣会士 利玛窦 西僧 西儒 归化陪臣 西洋人 
14世紀崔瀣《東人之文四六》的編纂及其意義
《骈文研究》2019年第1期135-155,共21页 肖大平(譯) 
《東人之文四六》是高麗時期崔瀣搜羅高麗文人四六作品編纂而成的一部四六集,也是韓國幾种駢文集中專門收録韓人四六文章的最早的一部駢文集。是集收録從新羅末期對唐的外交文書,到高麗時期與宋遼金元交流的事大表狀及陪臣表狀等對外文...
关键词:《東人之文四六》 崔瀣 事大表狀 陪臣表狀 祝文 詞疏 編纂 
以“阳虎专鲁”为例看春秋末期鲁国家臣制度
《神州》2017年第23期20-20,23,共2页程佳楠 
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的日益成熟,我国在西周时期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家族形态。与此同时,家臣制度也随之完善和发展。但是到了春秋末期,屡有家臣判主的事情发生,且类似事件大多发生在鲁国,这对春秋末期家臣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关键词:阳虎 世袭制 宗法制 张公室 陪臣执国命 家臣制度 
论元颢北伐与北魏上层之态度被引量:1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30-38,共9页徐成 张宇阳 
北魏皇族元颢因尔朱荣屠戮公卿而南投萧梁,梁武帝资其兵马北伐。元颢与北魏孝庄帝同为献文帝曾孙,具备同等的皇位继承权。因此,在元颢入洛后,许多北魏官员或隐居处于观望状态,或因家口所累而首鼠两端。元颢以诛尔朱氏为旗帜,也确为中原...
关键词:元颢 同堂兄弟 尔朱氏 陪臣 
春秋时期家臣职权扩展与宗法制嬗变
《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46-53,共8页章丽琼 
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事保厥家"乃其职责。然至春秋,家臣势力逐渐增强,由西周"事保厥家"的"宗法性家臣"发展成春秋后期"执国命"的"陪臣"。伴随着春秋时期权力下移,家臣权力上升、职能增强且家臣身份也呈现...
关键词:春秋时期 家臣 “事保厥家” “陪臣执国命” 官僚制雏形 
阳虎:“陪臣执国命”第一人
《文史天地》2016年第4期40-43,共4页卞朝宁 
“陪臣执国命”,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把治国状态(境界)分为四等:礼乐征伐白天子出、自诸侯出、自大夫出和陪臣执国命。相比较而言,权力越集中,治国状态就越佳,是为“天下有道”;权力越分散,治国状态就越差,是为“天下无...
关键词:第一人 春秋时期 历史人物 状态 治国 标志性 权力 鲁国 
从“郑雷卿案”看沈馆朝鲜陪臣的抗清活动被引量:1
《韩国研究论丛》2012年第1期358-381,共24页石少颖 
丙子之役后,朝鲜昭显世子及其陪臣入质沈阳。1639年,世子馆(沈馆)陪臣郑雷卿等人欲揭发清译郑命寿、金石乙屎二人盗减朝鲜贡品事,为国除害。但由于证据被毁、清将英俄尔岱等人又袒护二译,反遭案情逆转,终以"诬陷"罪名被绞杀。"郑雷卿案...
关键词:“郑雷卿案” 昭显世子 抗清活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