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升胃降

作品数:69被引量:303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宋平姜希陈彤云徐佳徐宇航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脾升胃降”理论辨治脂浊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5年第3期244-252,共9页黄韵 朱文宇 宋玮 张小波 周昕 杨乐乐 沈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3743,82374331);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2YFS0381)。
脂浊病是由社会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影响范围大,危害深远。通过《黄帝内经》可知,...
关键词:脂浊病 脾升胃降 病理生理 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 
基于脾升胃降理论穴位埋线论治高脂血症
《亚太传统医药》2025年第2期39-42,共4页钟星怡 秦明 王玥 申定坤 雷思聪 马界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2-743)。
高脂血症是血脂水平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其核心病机为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停而成饮,聚而成痰湿,生成膏脂,聚于营血,治疗以调理脾胃的升降为总则,左主升、右主降,故选用左侧足太阴脾经、右侧足阳明胃经及其他调理脾胃升降功...
关键词:高脂血症 血浊 脾胃 穴位埋线 
基于“脾升胃降”学术思想辨治慢性胃炎经验集萃
《临床医学进展》2024年第12期673-679,共7页朱宏 张永红 
徐学义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他对治疗慢性胃炎的治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古为今用,以“脾升胃降”理论为指导对慢性胃炎施以治疗,认为生理上:“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病理上:“当升者降,当降者升,乃阴阳反作之病”。治疗上:“治...
关键词:徐学义 脾升胃降 慢性胃炎 
脏腑推拿治疗痰湿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眩晕理论研究被引量:1
《陕西中医》2024年第3期373-375,共3页吴文玉 蓝婉宁 吴鹏 王凯 詹少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3814);广东省中医药科研项目(20231169);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课题(2022ZDZX2014);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2ANLK025)。
水湿痰饮、食积等因素困于中焦脾胃,导致脾胃正常功能失调,脾胃失去其正常脾升胃降之特性,引起局部中焦脏腑经络阻滞不通,经络不通影响气血津液正常布散。气机升降出入失衡,清气上升不得,浊气下降不能,壅扼于中焦,中焦脾胃为全身气机之...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脏腑推拿 痰湿中阻 通调气机 桥弓 三焦 中焦 脾升胃降 
刘竺华从脾升胃降论治脾虚气滞型便秘经验被引量:1
《国医论坛》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张金松 白鹏 刘竺华 
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计划(2022ZYYZ055)。
刘竺华主任医师认为,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胃虚弱,则运化腐熟水谷能力减弱,脾气升清功能失常,脾气不升则胃气不降,脾胃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于中焦,大肠无力推动,糟粕不行,壅滞于大肠,大肠气机不利,故发为脾虚气滞型便秘。从脾升...
关键词:便秘 脾虚气滞型 脾升胃降 刘竺华 名医经验 
谢晶日经体用、生克、气血三步辨治胃脘痛经验
《环球中医药》2024年第2期264-268,共5页杨佩佩 孙志文 饶显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63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人教发[2016]42号);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LBH-Z20194)。
本文总结谢晶日教授经体用、生克、气血三步辨治胃脘痛经验。首辨体用间太过不及,胃脘痛病位在胃,应当先据症辨别胃腑之状态。胃火内炽者,清其火热;胃中燥热,阳明失润,致胃阴不足者,复其濡润;胃湿内停,湿邪中阻,阳气不舒者,温中化湿以...
关键词:胃脘痛 三步辨治 体用 生克制化 气血 脾升胃降 谢晶日 用药经验 
“脾胃归元针法”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初探被引量:1
《中国美容医学》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张翔 姚雅淇 张振宇 徐寅翔 苗开齐 熊淑馨 程璇 王光安 
面部过敏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王光安副教授从气机角度论治该病,疗效显著。文章基于《黄帝内经》气机升降理论,通过对相关治疗案例的分析,探讨王光安副教授应用“脾胃归元针法”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脾胃归元针法 面部过敏性皮炎 气机升降 脾升胃降 针刺 
基于脾升胃降论治肌少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胡淑彤 陈晓宏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14Y0033)。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在中医上可归属于痿证范畴,目前治疗主要推荐营养疗法和运动锻炼,但营养配方因人而异,运动干预需长期坚持,疗效评定不一。基于中医对肌少症的认识,脾胃、营卫与四肢肌肉的密切联系,可利用脾升胃降理论,通过健...
关键词:肌少症 痿证 健脾和胃 调和营卫 气机升降 
肠-脑-皮肤轴与“脾升胃降”理论的相关性及其对皮肤病的论治被引量:2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年第9期4105-4108,共4页刘欣蔚 徐佳 
青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发〔2020〕7号)。
现代研究提出肠-脑-皮肤轴理论,表明肠、脑、皮肤之间在结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联系,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阴阳斡旋的枢纽,脾气升清上达脑窍,脾气散精外达肌肤腠理,通过脾胃中焦的转枢将脾胃与脑、皮肤...
关键词:肠-脑-皮肤轴 脾升胃降 皮肤病 肠道菌群 健脾降浊 理气调神 相关性 
基于升降理论探析肿瘤相关性抑郁的辨治被引量:2
《中医肿瘤学杂志》2023年第3期8-11,7,共5页南鹏 刘津婧 宋钰凡 郝淑兰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22XM10);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0TD04)。
肿瘤相关性抑郁是由于癌症确诊、治疗及各种并发症导致患者产生情绪障碍的病理反应,属于中医学的“郁证”范畴。它的发生是由于癌毒产生的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之一,本文从肝左...
关键词:肿瘤相关性抑郁 升降理论 肝左升肺右降 脾升胃降 心肾相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