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

作品数:2843被引量:78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庆李艳刘国宇阎立钦刘安成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西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武汉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论菩提达摩二入四行禅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2-57,共6页温珍金 
菩提达摩是中国禅宗初祖,从印度来中国弘扬二入四行禅法。二入四行禅法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融摄性,涵盖佛教的基本见地(理法)、教化方法(教法)和行证方法(行法),是一套完整的禅法体系。这一禅法体系为早期禅宗话语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本范...
关键词:菩提达摩 禅宗 二入四行 禅法体系 
论苏轼早期的山水宦游诗被引量:2
《中国苏轼研究》2016年第1期48-65,共18页程磊 
国家社科基金“唐诗宋词审美类型研究”(项目批准号15BZW095)阶段性成果之一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备尝患难,常自感叹:'身行万里半天下'(《龟山》)、'此生飘荡何时歇'(《醉落魄·离京口作》)、'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淮上早发》),宦游生涯中凝聚了深刻的人生体验。
关键词:游西 方尉 菩提 体验 形迹 绝胜略 宦游 山水 
从“烦恼即菩提”看《坛经》的美学意蕴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年第2期34-36,共3页李一鸣 
在《坛经》中,禅宗的六祖慧能提出了“烦恼即菩提”的思想,从这一命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坛经》的思想精髓,即慧能运用中道观的方法巧妙地处理了凡尘妄念与真如佛性的关系。在此境界中,从禅者自身的思维方式所具有的直接性和非理性特...
关键词:《坛经》 美学意蕴 菩提 烦恼 禅宗思想 中国古典美学 非理性特征 思维方式 
悟空尽知“心”里事——从“悟空”看《西游记》中的修心历程被引量:2
《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8期223-225,共3页沈欣 
从古至今,历来存在对于《西游记》在各个层面、从各种角度进行的解读,本文试从修心的角度诠释《西游记》,以小说塑造的"悟空"形象及"悟空"的真实寓意为主体视角浅析其传达的修心历程,解读其所体现的佛教对于人生从"猿猴心"到"菩提心"的...
关键词:悟空 修心 心猿 菩提心 
论《醉菩提》中的济公形象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12年第2期42-47,共6页曾果果 
《醉菩提》是我国现存剧作中第一个把济公搬上戏曲舞台的剧目,其济公形象的塑造是受元明以来小说、戏曲热衷于刻画疯僧、癫道的审美传统之影响。济公"非僧非俗"的面貌和疯癫性格,一方面揭示了元明以来佛教戒律松弛,僧人日益世俗化的现实...
关键词:济公 醉菩提 张大复 宗教剧 
“身是菩提树”的符号学分析被引量:4
《文化与诗学》2009年第2期142-153,共12页吴泓缈 
本文对禅宗名偈"身是菩提树"进行符号学分析,所依之理论主要来自于"巴黎学派"的领军人物格雷马斯和高概。分析发现:1.凡两"相"在文中相聚,便生新义,新义应颠覆作为思维定式的旧义;2.形象相聚导致多义,除与上下文相抵触者,每一义皆是构...
关键词:符号学 精神分析 菩提树 
菩提解禅被引量:1
《魅力中国》2009年第25期226-226,共1页唐冰心 
题记:禅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明人的心境;禅是一盏明灯,它可以照亮人的心路佛起拈花指之手势,闭目合唇未言。而内外之清净,法度之澄明,昭然偈言。金刚经言: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
关键词:心如明镜 菩提树 虎禅师 
论菩提达摩“二入四行”思想的历史贡献被引量:1
《学术论坛》2006年第12期23-26,共4页方瑾 
菩提达摩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其禅法思想造就生机勃勃、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上。从禅宗思想内核来看,达摩后世的中国禅宗,主要遵循并继承着达摩“二入四行”的思想本质。其所开展的理入行入,不但兼容世间、出世间二法,更为中...
关键词:菩提达摩 二入四行 中国佛教 
苦水化作菩提露──析许地山早期创作的“多苦”意识被引量:1
《江汉论坛》1994年第6期44-47,共4页金宏宇 
关键词:许地山 多苦意识 早期创作 “乐” “苦” 佛教 “生本不乐” “多苦”意识 文化一心理结构 落花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