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

作品数:523被引量:31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潘永辉白光陈景增李明山沈氏雪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武汉大学韶关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两部栗守约本《坛经》的比较研究
《韶关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1-5,共5页白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J003)。
栗守约本《坛经》由道教全真龙门派弟子栗守约等人募刻,首刻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后来又有不同刻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禅宗与道教的融合。另外,栗守约本所刻者,是德清与弟子通岸、通炯合作校勘的《坛经》版本,其校勘活动可能要早于后世流...
关键词:栗守约 德清 通岸 通炯 道教全真龙门派 
真福本《坛经》的主要特点与价值
《广西地方志》2024年第4期45-48,共4页吴孝斌 
惠昕禅师于唐贞元三年(787)在南宁罗秀山编辑《坛经》。真福本是现存惠昕系列五个版本中最早的,具有鲜明的特点及独特的价值。惠昕系列《坛经》及罗秀山在中国禅宗史上的特殊地位应引起世人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罗秀山 惠昕 坛经 真福本 
“教外别传”与“藉教悟宗”--《坛经》与佛教经典关系探赜
《法音》2024年第8期56-63,共8页田希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五代华严禅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1YJC720010的阶段性成果。
通常认为,慧能[1](638-713)思想以般若系思想为依止,破除执着、离一切相,故而主张明心见性,“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见性”最早见于《楞伽师资记·道信传》,此书成于717年。[2]可见唐代开元之前此思想即在禅宗传承。“教外别传”,五...
关键词:楞伽师资记 教外别传 永明延寿 佛教经典 《坛经》 明心见性 不立文字 《宗镜录》 
《六祖坛经》成“经”与禅宗经典观念的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93-101,177,178,共11页圣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项目编号:17ZDA233)、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
《坛经》的形成是不断增补的过程,其编辑体例存在模仿翻译佛经的现象。但是,称为“坛经”之初,慧能的本意或许是借鉴唐代佛教、道教的仪轨文本称呼。授无相戒与说法是两种不同的宗教行事,前者具有内部传承的特征,后者则是公开的。因此,...
关键词:《坛经》 惠能 正法 师资相传 
真理、修道、教化:《坛经》语言观的三重分析
《佛学研究》2024年第1期241-254,共14页柯雅芳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坛经》哲学对话剧的创作与演出”阶段性成果
惠能时,禅宗语言观不再停留于依托《楞伽经》《般若经》对文字的有限性批判,而是在《坛经》思想内部构建起“不立文字,不离文字”的思想根基。在真理维度上,惠能禅思想承袭了般若空观,赋予“性空”以“无分别”的思想内涵,以此破除对文...
关键词:不离文字 不立文字 性空 心法 不二 
《坛经详解》出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51-51,共1页
张勇教授《坛经详解》,作为“人文传统经典”系列丛书之一,2023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坛经》为禅宗创始人六祖惠能思想、言行的记录,是中国人写的唯一一部称为“经”的佛教典籍,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存...
关键词:《坛经》 六祖惠能 正文部分 中国文化史 佛教典籍 文字翻译 修行论 自性论 
黄龙慧南的悟道因缘与禅法教学特色
《华夏文化》2024年第1期50-51,共2页米进忠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黄龙宗哲学研究”(项目号:21XZX02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按照禅宗一贯的说法,禅宗的传承开始于摩诃迦叶。据说,世尊当年在灵山法会之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因此,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由此,摩诃迦叶成为...
关键词:菩提达摩 六祖慧能 《坛经》 实相无相 破颜微笑 世尊 弘忍 慧可 
《坛经详解》出版
《学语文》2024年第1期21-21,共1页
本刊主编张勇教授《坛经详解》,作为“人文传统经典”系列丛书之一,2023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坛经》为禅宗创始人六祖惠能思想、言行的记录,是中国人写的唯一一部称为“经”的佛教典籍,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
关键词:《坛经》 六祖惠能 中国文化史 佛教典籍 修行论 自性论 宗宝本 坛经 
崇祯六年本《坛经》的学术价值--兼论“宗宝本”《坛经》的版本谱系被引量:1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3年第4期83-91,共9页白光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六祖坛经〉对勘集释》(14CZJ003)的阶段性成果。
福建朱美初于崇祯六年(1633)所刻的《坛经》,源自明代南华禅寺僧人泰仓在嘉靖十四年(1535)的刻本。这部《坛经》的发现,不仅是证实宗宝为光孝寺住持的重要证据,而且也是现存属于宗宝本版本谱系的最早本。德清校本属于它的流传本而形成...
关键词:崇祯六年本 坛经 宗宝 泰仓 德清 
英博本《坛经》英译研究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65-70,共6页周永涛 张秋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外《坛经》英译比较研究”(17YJC740133)。
《坛经》版本众多,目前多数都已译为英文,有的版本甚至出现多个英译本,充分证明这部典籍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思想魅力,已得到西方学者和读者的认可。文章集中探讨《坛经》敦煌系统本中英博本的英译史,涉及铃木大拙的节译、陈荣捷的首译和...
关键词:英博本《坛经》 英译史 译者主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