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萨埵

作品数:13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凤岚王丽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辽市博物馆更多>>
相关期刊:《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宗教》《书法》《艺术市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馆藏观音菩萨造像
《收藏界》2019年第6期30-31,共2页王丽梅 
菩萨,音译"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在佛教中,菩萨是智慧和慈悲的结合。智慧为上求佛道,慈悲为下渡众生。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佛教中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
关键词:观世音菩萨 菩提萨埵 民间信仰 慈悲精神 观音菩萨 
缎轻轻的诗
《诗歌月刊》2016年第3期48-48,53,54,共3页缎轻轻 
父亲与皖南 皖南,父亲瞪着一尊佛象 黄昏 如哽在喉 祠堂外,五十只鸟同时飞离 他为何不能如泣如诉?远处,转世而来的女人们 怀胎一个平静的世界 皖南一隅 桃花源的叶子,不断在供予 她们生生世世的营养 仿佛 没有疾病
关键词:冷眼观 菩提萨埵 讨论工作 橘黄色 加快速度 钟在 张远 
唐国光印选
《书法》2014年第11期102-102,共1页唐国光 
关键词:印选 唐国光 长乐未央 永寿 烟云供养 菩提萨埵 上善若水 空相 
佛教中“菩萨”语义之探源被引量:2
《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3期95-100,共6页朱凤岚 
菩萨是大乘佛教中的主要角色,但是对于"菩萨"一词的含义以及该词所含摄的诸多相状,国内学术界尚少涉及。本文从梵文语词Bodhisattva(菩萨)本源出发,通过梳理大乘佛教经典论疏,对"菩萨"一词归纳出14种不同的语义,在一一指出其语源的基础...
关键词:大乘佛教 菩提萨埵 菩萨 
“相、心、念、思、意”续考被引量:1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12年第1期263-280,共18页马小鹤 
复旦大学"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文史研究院)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正>张广达先生2004年在京都《东方学报》上发表的《唐代汉译摩尼教残卷》收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时,作了修订,并写了附记。~①张先生对学问的认真执着令人感动,他的大作以6页篇幅探讨摩尼教汉译...
关键词:叙利亚文 菩提萨埵 菩萨 翻译者 梵文 梵字 塞语族 摩尼教残经 伊朗语 粟特文 率利文 帕提亚 宗德曼 下部赞 科普特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从摩词玉勒子到释迦牟尼铜像,微观2007年第一场中国古董拍卖
《艺术市场》2007年第3期54-55,共2页马继东 
关键词:释迦牟尼 菩提 铜像 般若 拍卖 古董 中国 微观 
中日佛教书画艺术首展
《佛教文化》1994年第4期49-53,共5页
般苦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集灭道。无留亦无得,以无所...
关键词:波罗密多 密多心经 五蕴皆空 心无挂碍 菩提萨埵 书画艺术 无所得 空相 无无 林凡 
论学佛必须福慧双修的重要意义
《法音》1989年第9期16-19,共4页游有维 
(一) 《涅槃经》说:“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这说明福慧二种庄严是菩萨必须修习的两种行门,菩萨修习这两种行门,则能圆成佛道,亲证佛性,所以福慧二种庄严是菩萨修行成佛的总持法门。菩萨,...
关键词:双修 菩提萨埵 佛性 波罗蜜多 觉义 成佛 佛道 悲心 涅槃经 空智 
中国佛教四大菩萨
《文史知识》1985年第2期63-67,共5页白化文 
梵文 Bodhisattva,音译是'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意译'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还有译为开士、始士、圣士、超士、无双、法臣、大圣、大士的。所以一般人常称菩萨为'大士'。菩萨,在佛教中是仅次于佛一等的。据说释迦牟尼未成佛...
关键词:觉有情 中国佛教 菩提萨埵 大士 成佛 始士 文殊 地藏 开士 释迎牟尼 
修菩萨行的三大门
《法音》1984年第2期20-22,共3页悦慈 
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成如来果,是佛法的真义,世尊的本怀。每一个学佛者,都应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梵语菩提萨埵汉译觉有情。凡是修大乘道的人,都可称为菩萨。菩萨的品位,从初发心到最后身,深浅差别很大。如一个初发菩提心的人,能称...
关键词:菩萨道 菩提萨埵 迦陵频伽 世尊 文殊 无分别智 经中 自性 觉有情 一切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