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小说

作品数:21被引量:5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贺桂梅金理凤媛李蕾杨慧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读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档案春秋》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我”走向“我们”的途中——再论《少年飘泊者》及“蒋光慈现象”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8期54-56,共3页金理 
《少年飘泊者》位于“五四”启蒙与革命文学的交替处,“对中国社会从农村到城市、从‘五四’到‘五卅’进行全景式的叙述”。夏志清在其小说史中对蒋光慈不假辞色,但也承认《少年飘泊者》包含了此后普罗小说“所有的地道的主题”。
关键词: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 小说史 夏志清 革命文学 普罗小说 五四 全景式 
在“我”走向“我们”的途中——再论《少年飘泊者》及“蒋光慈现象”被引量:4
《文艺争鸣》2024年第4期56-65,共10页金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中青年形象的流变研究”(项目编号:19BZW096)的阶段性成果。
《少年飘泊者》位于“五四”启蒙与革命文学的交替处,“对中国社会从农村到城市、从‘五四’到‘五卅’进行全景式的叙述”^((1))。夏志清在其小说史中对蒋光慈不假辞色,但也承认《少年飘泊者》包含了此后普罗小说“所有的地道的主题”^...
关键词: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 小说史 夏志清 革命文学 阅读反应 普罗小说 五四 
政治天空中的流星被引量:1
《读书》2019年第9期136-144,共9页熊鹰 
一"这部小说和普通的普罗小说不同,有很多浪漫的地方。"尾崎秀实这样评价自己一九三四年翻译出版的《只身走向大地的女人》。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二年,尾崎曾任《朝日新闻》驻上海的特派记者,是日本著名评论家、记者、中国问题专家。而《...
关键词:《大地的女儿》 流星 空中 政治 普罗小说 《朝日新闻》 中国问题专家 史沫特莱 
论叶紫的《星》:“革命加恋爱”模式的超越性书写被引量:1
《吕梁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13-16,共4页刘亚雯 
曾风行一时的"革命加恋爱"模式,是诞生于作家意图融入革命,实现由个体向集体、由启蒙走向革命的转变过程中,原初的创作目的与实际创作文本之间的"裂缝"里。作为受这一模式影响颇多的中篇小说,叶紫在《星》创作中展现出对超越该模式而进...
关键词:“革命加恋爱”模式 叶紫 普罗小说 《星》 
真实的幻象——略论中国普罗小说中的白俄叙事被引量:2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22-129,共8页杨慧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白俄叙事研究(1928-1937)"(12YJC751098)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在钱杏邨、殷夫、冯乃超、莞尔等中国现代普罗作家笔下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白俄叙事。受到民族、语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隔阂与限制,这些白俄叙事难以深入白俄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因而其所塑造的并非真实的白俄,...
关键词:普罗小说 白俄叙事 杂语 幻象 真实 
早期普罗小说物象论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63-66,94-95,共4页柯贵文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中国现代小说物象研究"(批准号:09GJ-10)的部分成果
赋予物象以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是早期普罗小说在物象运用方面最显著的特征。纯粹的兴象运用新意有限,而兴象的比象化运用则较为成功;借物说理、以物喻人因能有效地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表达作家的主观情感而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人体物...
关键词:普罗小说 兴象 人体物象 意识形态色彩 
文学·政治·想象——晚清政治小说与普罗小说的同质化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2期55-64,共10页刘畅 
本文重新审视晚清政治小说与普罗小说的同质化特征,意图从这一层面理解20世纪中国文学政治化的历史趋向。晚清政治小说和普罗小说都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要求小说成为政治的工具,形成了政治化的小说观与平面化、概念化的叙事特征。...
关键词:晚清政治小说 普罗小说 意识形态 同质化 
论蒋光慈小说的先锋性与通俗性被引量:1
《理论月刊》2010年第8期131-133,共3页陈悦 
蒋光慈创作的普罗小说不仅把握了题材与意识的尖端与前卫,其乌托邦式的狂热与激情也极具先锋色彩。然而"平视性"的交流语态、强烈的故事叙述欲望、与传统言情小说的多重暗合又分明的显现出通俗意味。正是1920年代后期的社会情势与文学...
关键词:蒋光慈 普罗小说 先锋性 通俗性 
“普罗小说之白眉”始末——论穆时英早期的小说创作情况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年第8期40-41,共2页林晓文 
穆时英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新感觉派”作家,最早却因作品集《南北极》而享有“普罗小说中之白眉”之誉。本文试比较《南北极》与普罗文学的同异,一探穆时英早期小说的创作实况。
关键词:穆时英 普罗文学 异同 
性/政治的转换与张力——早期普罗小说中的“革命+恋爱”模式解析被引量:2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5期69-92,共24页贺桂梅 
早期普罗小说中的“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这种模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革命决定或产生了恋爱”,另一类是“为了革命而牺牲恋爱”。前者革命成了情爱欲望的替代物,这种替代或转移隐含着“政治欲望化”的叙事...
关键词:内在张力 革命者 普罗小说 恋爱 政治 早期 解析 叙事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